当代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生态动态”保护与发展.doc

当代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生态动态”保护与发展.doc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当代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生态动态”保护与发展

当代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生态动态”保护与发展   摘 要:本文结合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实际情况,从其活态属性入手,探究其生存发展境遇,以期理清一条卓有成效的动态保护与发展思路。笔者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第一步是抢救性保护以保住其活性,第二步则是重点加强其自身的造血功能,通过综合性探究,以期完善、优化其生态,第三步则是采用灵活、动态化的多种方式使之能够更好传承和发展。   关键词:当代中国;文化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活态属性;生态;动态保护与发展   中图分类号:J026文献标识码:A         2011年9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会议强调,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已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随后召开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并通过了我国文化工作的纲领性文件――《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党中央对文化工作的重视,为我们的工作指明了方向,注入了不竭的动力。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下文简称“非遗”)保护工作要抓住难得的发展契机,多出成果,多见成效,真正为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做出积极贡献。    “非遗”保护工作,在我国真正轰轰烈烈地展开是在进入21世纪以后。这一时期,随着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不断深入,保护的力度得到强化并向纵深发展。但是,我们必须看到,随着时代的发展,非遗依存的社会环境日益狭窄,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濒临消亡,大量具有历史、文学、艺术、科学价值的珍贵实物逐渐流失。如何更好、更科学地保护与发展仍然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难题。以下,将结合贵州“非遗”保护工作的实际情况,从其活态属性入手,探究其生存发展境遇,以期理清一条卓有成效的动态保护与发展思路。笔者认为,“非遗”保护工作第一步是抢救性保护以保住其活性,第二步则是重点加强其自身的造血功能,通过综合性探究,以期完善、优化其生态,第三步则是采用灵活、动态化的多种方式使之能够更好传承和发展。   一、活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特征之把握    (一)春风吹又生――生命力的延续与强化是保护的立足点    活态,为人所认知是作为一个科技名词。其英文名称active state,是指可钝化金属未形成钝态前或已钝化的金属表面由于电位降低而丧失钝态后所发生的活性溶解状态;也指非钝化金属的自然活性溶解状态。我们借用来审视非遗的特性,主要是着眼于其“自然”与“活性”这两个点。也就是说,非遗一项很重要的特征,是自然状态下绵绵相续的生命力。而我们的保护,也正是要对其生命力进行把握,使其不至于“人亡艺绝”。下文将探究“活态”二字为我们展开相关保护与发展工作提供了怎样的思路。    众所周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如下定义:“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激发人类的创造力。”而在2011年2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第二条中也明确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包括:(一)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二)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三)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四)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五)传统体育和游艺;(六)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    很显然,“代代相传”一语道破了其存在和发展的业态是一种鲜活的文化形式,是无形的文化财富,可借助一定的物质载体或表演形式展示出来。这种提法是与全球化语境的适应性衔接,也是保护工作深入推进的一种体现。它更倾向于无形性,明确的是对无形文化遗产的抢救和保护。可见,当下热衷于非遗的提法,并不是对以前我们的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今是而昨非”的否定而是一种与国际接轨的对文化多样性的高度重视与认可!    非遗有其活的灵魂,即创生并传承它的那个民族(族群)在自身长期奋斗和创造中凝聚成的特有的民族精神和民族心理,集中体现为共同信仰和所遵循的核心价值观。具体而言,是指它的存在形态。这种形态的东西容易面临传承链断裂、生存环境遭受干扰、破坏等种种毁灭性打击,可谓脆弱性与坚固性并存。坚固性源于该形式内部族群世代相袭的自觉、认可和坚守,而脆弱性,往往是由于这种自觉和认可在外界的强烈干扰下不断弱化,导致生存境遇改变,使其本体最终土崩瓦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