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传媒导向偏差与纠偏对策.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当前传媒导向偏差与纠偏对策

当前传媒导向偏差与纠偏对策   多年来,一些媒体通过热捧各类“明星”等极端做法,传媒导向出现偏差,扭曲了部分青少年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对当前的社会道德教育带来了诸多的负面影响和不利因素。面对这种状况,我们有必要大力呼吁传媒以正确的舆论导向,对社会道德建设负起责任。      错位:传媒导向呈现两种偏差      当前,报纸、电视等媒介在导向上普遍存在两种情况的偏差。   第一种情况:正面宣传过“正”。这种情况,主要出现在党报、电视台时政频道等“主流媒体”身上。这些媒体肩负着党和政府“喉舌”的重任,以正面报道为主要内容,这是无可厚非的,也是我国加强正确的舆论导向的有力措施之一。然而,凡事都应注意“过犹不及”的道理,正面宣传如果没掌握“火候”,也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党报、电视台时政频道等“主流媒体”在导向上的偏差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   ――时政报道务虚,报道手法教条化。这类“主流媒体”,因为充当了一级党委、政府的喉舌,报道内容往往以当地领导人的活动为主,过于突出“个人”,而且报道内容务虚,说教味浓,不利于读者形成独立的人格。   ――树立典型走“高大全”的老路,给人可闻不可信的感觉。虽然已经进入2l世纪,但在许多地方(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政治色彩浓厚的“主流媒体”在报道典型人物、典型事件时,仍然囿于几十年前的那种思维模式,将“典型”刻画成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般人物。这种宣传方式产生的效果,将使读者在事后产生上当受骗的感觉,形成好人好事不可信的逆反心理。   ――宣传成绩惯于无限夸大。说过头话,在对某个地方或单位的成绩“注水”后进行宣传报道,这也是“主流媒体”常见的弊病。有些报道的作者勇于吹牛却疏于算数,报道漏洞百出,写出的稿子禁不起推敲,读者细心一看便容易穿帮。这种浮夸的做法,非常不利于在全社会倡导实事求是的作风。   ――新闻造假现象时有发生。更有甚者,有些地区为了出“政绩”,或者一些通讯员为了多上稿,不惜无中生有,制造虚假“新闻”,欺骗读者。这类“新闻”往往是要“露馅”的,这种造假行为产生的负面影响不容低估。   上述内容虚假、形式陈旧的报道,令人反感,不仅影响传媒的可读性,更重要的是将导致传媒公信力的丧失,不利于受众养成诚信务实、开拓创新的品格。   第二种情况,“垃圾信息”泛滥。主要出现在晚报、都市报等市民生活类报纸和电视台社会新闻节目、娱乐频道等。这些媒体,走的是“市场化”的道路,靠发行量、收视率赢得市场份额,所以,必须想方设法、使尽浑身解数去获取受众的青睐。在抢夺市场的过程中,一些不良倾向“应运而生”,传播了大量的“垃圾信息”,主要有以下表现:   ――大肆渲染明星的私生活,引导受众特别是青少年“追星”。以报纸为例,打开这些版面丰富的“市民生活类”报纸,几乎无一例外,每天都有大量的“娱乐新闻”。这些“娱乐新闻”,如果是报道文体界正常的动态、事件倒也罢了,问题是,其中不少报道早已偏离了“新闻”的应有之义,沦为明星隐私或其他低级趣味的内容。杨丽娟因崇拜刘德华而放弃学业、工作的典型事例,就和众多媒体联手营造的追星大环境不无关系。   ――一味追逐轰动效应,通过宣传大量的“泡沫名人”误导受众的名利观。笔者注意到,某城市有几份同质化的“市民生活类”报纸,不约而同地开了“社会万象”之类的版面,专门选登发生在全国各地的“奇闻趣事”。这些“趣事”,无非是某人为了出名而在闹市裸奔、某小伙子公开向刚离婚的老妪名人求婚、某些“新新人类”利用互联网无聊甚至无耻地炒作自己,等等。还有些媒体,对一些因为偶然因素成“名”(往往并非光彩之“名”)的灰色人物穷追不合,深挖其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不遗余力地把这类毫无价值的“名人”捧红。凡此种种,都容易在受众当中形成急功近利、渴望走上成名的“终南捷径”的浮躁心理,使他们颠倒了是非观、价值观,不利于他们形成健康的人格。   ――大量的暴力、色情报道披着“社会新闻”的外衣招摇过市。社会新闻是受众比较关心的报道内容,媒体为了满足受众的需求,致力于发现众多的社会新闻并予以披露,应该说是新闻事业的一大发展。然而,有些媒体为了迎合部分读者的口味,在这方面走火入魔了。偷盗、抢劫、强奸之类的社会新闻,成为一些报纸招徕读者的“拳头产品”。这些报道,渲染作案过程,虚构作案心理,成为教唆犯罪的“公开武器”,产生的负面影响不容低估。      纠偏:让传媒导向尽快回到正轨      正确价值观的确立,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离不开舆论力量的倡导和推动。上海市文明办最近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大众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已经超过以往任何时候。在生活和娱乐方式上,42.2%的受访者自认为受电影、电视、广播、报刊的影响最大(2006年11月29日《文汇报》)。“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