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感动 2009年第15期.docVIP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我感动 2009年第15期

我感动 2009年第15期   看到《变脸》这部书稿,我沉浸在感动之中。这种感动似乎突然而至,如风如雾,弥漫心中。静心体味,感动或许出于三重原由。      第一重感动来自本书的两位作者:熊蕾和朱迪      我为两位记者选择了这样一个智慧的角度,观察今日中国新闻界的现状,向人们解读今日中国正在发生的历史变迁而感动。   熊蕾是我要尊称为大姐的人,这不仅因为她年龄大我几岁,而且因为她在新闻领域的专业造诣让我敬重,她用英文写了不少新闻特稿。我们把她请到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的课堂上,给学生们讲述新闻报道的专业原则与工作方法。在我的心目中,熊蕾大姐是那种在不动声色之间觉察风云变幻的人,她似乎天生就应该当记者。她总是能够平心静气地讲述一些乍看起来离主流生活过于偏远、而听到结尾却会为之警醒和震动的故事。   熊蕾大姐和我说,这本书的起因是她和朱迪的一次谈话。她们谈到当前中国新闻界的一些后起之秀,朱迪觉得应该让西方,主要是美国媒体和中国问题专家,认识一下中国新闻界的年轻一代。朱迪说:“美国人一说起中国新闻,就觉得是铁板一块,控制很严。其实,他们不知道,中国有很多新闻工作者,也是在以很职业的方式从事着新闻工作的。中国的新闻,并不完全是那些美国人所想像的那个样子。”   朱迪是美国人,在哥伦比亚大学受过专业新闻教育,当过职业记者,在斯坦福大学拿了传播学博士学位,她的职业经历与中国有着密切联系,从1979年起就先后在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新闻系和中国传媒大学执教,在新华社对外部、中国日报做过专家。   我不认识朱迪,但是我相信,她能够和熊蕾达成合作的共识,说明她是要客观观察中国,并且希望更多的外国人也能够和她一样了解中国实情的。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间发生的变化可谓沧海桑田,今日中国是多么需要被世界了解,但是如何让世界了解中国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故事,是一件太难的事情。熊蕾和朱迪这两位富有跨文化传播经验的新闻记者把目光锁定在一群年轻的中国新闻记者的身上,通过他们的人生阅历,展现和解读着中国社会的演进形态。我觉得她们真是聪明,今天的新闻是明天的历史,记录历史的人本身就是历史进程的证明者。熊蕾和朱迪在数十万中国新闻从业者之中选择了20名(《变脸》中文版中是18名)中国青年记者,客观记录他们的人生。这20名记者有着完全不同的生活与工作历程,通过他们跃然纸上的自述,我们可以看到与他们的人生直接相关或者间接相关的多姿多彩的人物和故事,这一切构成了人们观察中国社会变迁的生动画卷。   今天的世界,信息环境已经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度、一种文化生存与发展的基础环境要素,在这样一个联系日益密切、发展却日益多元的世界里,不同文化、不同民族、不同国度之间的了解变得日益重要。信息的通达是相互了解的前提,而相互了解是和谐共生的基础。   我深信,渴求和平、渴求发展、渴求富庶、渴求自由是人类的共同愿望,是不可阻挡的文明潮流。一切正直的新闻工作者无疑应该信守善良、正义、客观、公正的道德原则,尊重真实,报道真实,为促进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了解、和谐相处和共同发展尽责尽力。   我看到,熊蕾和朱迪正是为推进不同文化、不同民族、不同国度之间的深入了解,做着她们的专业努力。      第二重感动来自本书的主人翁:那些年轻的中国记者们      我相信,21世纪的中国需要现代新闻业的支持,而支撑21世纪中国新闻业的一定是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高端专业人才。看到书中这些年轻人各自不同的人生经历,看到他们执著坚韧的职业精神,看到他们渴望社会进步的心底渴望,看到他们充满才华的专业成就,我为中国新闻界拥有这样的记者而骄傲。   熊蕾在约我写这篇“读后感”的电子邮件中说:“让你写书评,有一个最大的理由:这本书里太多人大的毕业生!这是无意而为之――我们从在京的各个媒体找访谈对象,并不想找优秀新闻工作者,只是想找做工作做得还行的,媒体尽量广泛一些的。但是结果就是有这样多的人大校友。他们除了一个例外(晋永权),都是新闻系的。所以,你作为人大新闻学院的副院长,写个东西应该是责无旁贷的。”   这无疑是她怕我推托不写的说辞。然而,这深深打动着我。这让我再次审视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的历史荣耀。在不久前公布的由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组织的必威体育精装版一轮学科评估排名结果中,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在新闻传播学科中排位第一。这是国家组织的四年一次的评审,我们自此项评审八年前启动以来,已经连续两次得到这一荣誉。   今天的中国新闻教育已经进入了一个高速度、大规模、多元化发展的时代。目前,中国已经有500余所高等院校建立了新闻传播学院、新闻传播系或者是新闻传播专业,新闻传播的教学点(即专业点)已经超过800个,在校学生15万人以上。在这样的一个百舸争流的时代,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