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广播品牌栏目思考.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打造广播品牌栏目思考

打造广播品牌栏目思考   在频率专业化的传播格局中,广播节目的同质化竞争在所难免。同一地区不同频率两个或两个以上类似栏目你争我夺的现象屡见不鲜。在这种情况下,广播媒体只有树立品牌意识,通过打造栏目品牌强化自身的影响力,吸引多数听众的注意,才能抢占制高点,进而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般认为,栏目品牌是广播的某种产品与服务的名称、标志和符号的组合,用以同竞争对手的产品与服务相区别。衡量一个广播栏目的品牌价值除了看它是否能满足导向正确等宏观方向性的要求以外,还应该看该栏目是否拥有一定的知名度、满意度、美誉度、忠诚度以及它的收听率与广告回报率是不是令人满意。既然如此,广播媒体的经营和运作理应按照上述标准努力打造栏目品牌,但是一些电台的决策者观念上的保守与陈旧导致了节目管理体制的不健全和运行机制的不灵活,直接影响了栏目品牌的建立与推广。也就是说,广播媒体的经营和运作依然存在着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   1.节目创优问题   诚如业界人士所普遍认为的,栏目品牌“是优秀作品在不断积累叠加和延伸扩展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高度的文化内涵与价值、经济内涵与价值的一种新的文化形态,是优秀作品的高级发展阶段,是精品的高度概括和提升。”①由此可见,栏目品牌的形成关键是节目创优,同时要求节目创优以打造栏目品牌为着眼点,将节目创优与栏目品牌的打造有机地结合起来。   我们知道,听众对栏目品牌的信任是建立在长期的收听基础上的。听众之所以对某个栏目情有独钟,是因为这个栏目对他们有吸引力,符合他们的接受需求。电台只有每天生产出听众喜闻乐听、欲罢不能的优秀节目,才能让听众锁定栏目。但是我们经常听到这样一句话:在保证日常节目正常播出的情况下积极创优。这就将广播创优与日常播出的节目截然分开了。在他们那里,创优仅仅是为了评奖。这显然是大错特错的。实际上,创优与日常节目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广播从业者应该以听众需求为依据坚持天天创优,月月创优,年年创优,以创优的精神和态度对待日常播出的每一个具体的节目,将创优与受众认同构成???格的因果关系,唯其如此,广播栏目的品牌形成才有可能。   2.精品节目问题   既然栏目品牌是优秀作品在不断积累叠加和延伸扩展的基础上形成的,是精品节目的高度概括和提升,那么,什么样的节目才能称为优秀节目或者精品节目呢?长期以来,我们固守着这样一种信条:精品节目就是那些“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节目。当然,以这样的标准衡量精品节目没有错,但是如果我们将它作为衡量精品节目的唯一标准就不对了,因为广播中所涌现出来的许多思想并不是太精深,但是品位不俗,艺术较为精湛、制作也很精良的节目,也深得广大听众的欢迎和喜爱。你能说它们不是精品节目吗?再者,广播节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些节目内容本身决定了只能以浅近的表达方式与听众见面。像交通广播中的“路况信息”、文艺广播中的娱乐节目,即使节目制作者使出浑身解数也难以让这样的节目拥有多么高深的思想内涵。比如:辽宁电台的《娱乐双响炮》栏目,不仅在本台播出带来不菲的广告收益,而且节目还制作成光盘畅销全国24个省、市80多家电台。这个栏目中的许多节目思想并不精深,但是导向正确,而且符合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要求,完全可以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精品。   有学者指出:“受众是当今社会上最庞大的无组织群体,他们因年龄、性别、职业、民族、文化等方面的差异而对大众传播抱有不同的需求和心态,表现出不同的心理特征。具有相同或相似心理特征的受众在受众这个群体中又联结为较小的心理群体。”②所以符合传统衡量标准的所谓精品节目只能满足一小部分文化层次较高的听众的接受需求,却无法满足多数听众的接受需求。因此,传统意义上的精品节目往往会“叫好不叫座”。而广播毕竟是面向大众的传播媒体,即使在频率专业化、广播“窄播化”的今天,没有哪一家专业频率会窄到只是为少数高水准听众服务的程度。“窄播”依然是为了“广播”。然而,事实却是传统的观念一直在左右着广播人的经营和运作思路。这一点应引起我们注意。   3.节目创新问题   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为广播节目提供了广阔的创新空间,但是如何适应时代的发展,发挥现代科技的优势,创新广播节目,却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自“珠江模式”以来,中国广播创新的脚步一刻也没有停止过,但是由于一些同志对广播学以及新闻学的理论作模式化、封闭化的理解,制作出来的节目自然不能令人满意。应该说,中央电台“中国之声”的《第一报告》是一个颇具创新精神的栏目。其中的“记者连线”就充分发挥了现代科技的优势,它将广播新闻的时效性发挥到了极致,但是我在收听节目时注意到,由于主持人按照传统广播新闻的导语播报方式预告“记者连线”将要传递的信息,许多悬念感很强的信息被导语消解了,所以很难达到预期的传播效果。例如:去年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