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大公报》(桂林版)杨刚“战地通讯”特色.docVIP

抗战时期《大公报》(桂林版)杨刚“战地通讯”特色.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抗战时期《大公报》(桂林版)杨刚“战地通讯”特色

抗战时期《大公报》(桂林版)杨刚“战地通讯”特色    早在抗战爆发之初,新记《大公报》就十分重视战地通讯。一批年轻力壮、勇敢无畏的记者冒着枪林弹雨上前线采访,其中成绩显著的有:范长江、孟秋江、陆诒、杨纪、高公、徐盈、赵惜梦、李天炽、张高峰等。《大公报》(桂林版)创刊后,战地通讯主要由杨纪、杨刚、高集和黄仁宇等人撰写。特别是杨刚写的《战地通信》系列,不仅在当时轰动一时,在今天看来,仍是研究抗战时期军队前线生活不可多得的宝贵史料。       一、杨刚与《大公报》(桂林版)       杨刚(1905―1957年),学名杨季徽,杨缤,笔名杨刚,中国现代杰出的新闻工作者,在中国革命的洪流中,才华横溢的她被誉为“浩烈之徒”和“金箭女神”。早年参加学生运动,先后做过作家、记者、评论家、驻外记者、国际事务活动家,并长期从事新闻宣传工作。抗战时期,杨刚与彭子冈、浦熙修、戈扬被誉为后方新闻界的“四大名旦”。杨刚所撰写的《美国札记》通讯曾受到广泛关注。新中国成立后,杨刚先后担任过外交部政策研究委员会主任秘书、总理办公室主任秘书,后调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负责国际宣传。    杨刚是中国现代作家型记者的典范,具备深厚的文学功底,惯用文学性的报道文体和文学化的表现手法进行新闻报道,兼有作家、记者的双重品格和特色。杨刚具有深厚的英文和文学功底,1938年,在塔斯社上海分社任英文翻译时,她曾把毛泽东的《论持久战》译成英文出版,使毛泽东这本著名的军事论著引起了世界范围的广泛关注。1942年,杨刚作为《大公报》(桂林版)的战地旅行记者,前往浙赣前线和福建战区调查采访,两个月间采写了10余篇报道,并在报纸上连载,后汇编为《东南行》一书出版。    这些战地通讯主要有《战地通信之一――万木无声之赣东前线》(1942年8月6日)、《战地通信之二――将军树下 大觉庵中――记罗卓英将军谈话》(1942年8月10日)、《战地通信之三――大战荷湖圩》(1942年8月24日)、《战地通信之四――姚显微之死》(1942年8月25日)、《战地通信之四――姚显微之死(续)》(1942年8月26日)、《战地通信之五――请看敌人的“新秩序”》(1942年8月30日)、《战地通信之六――请看敌人的“新秩序”!》(1942年9月3日)、《战地通信之七――请看敌人的“新秩序”!――崇仁,宜黄,南城》(1942年9月5日)、《战地通信之八――漂泊东南天地间――浙赣学生在建阳》(1942年9月7日)、《浙赣战役中的敌情》(1942年9月19日―24日)、《福州行》(1942年10月16日―19日)、《从闽北到闽南》(1942年11月3日―5日)等等。      二、杨刚战地通讯的主要特色       杨刚的战地通讯,夹叙夹议,既有沦陷区的生活展现,也有作者对于战事的独到的见解和分析。战时的采访见闻,让杨刚强烈感受到前方将士浴血奋战的艰难与后方霉腐阴沉的气息所带来的强烈反差。她以一个作家型记者的细腻笔调为大后方的读者描绘了一幅东南半壁山河沉沦在敌人铁蹄下的悲惨图画,旨在激发人民恢复河山、抗战到底的爱国热情,并且通过揭露敌人的残暴来宣传中国必胜的信念。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主要特色:    (一)通讯作品呈现出散文化的风格    杨刚的战地通讯的题目富有文艺气息,如“万木无声待雨来”、“漂泊东南天地间”、“将军树下 大觉庵中”等等。而在通讯中,往往描写更为细致,如《万木无声之赣东前线》中就有这样一段:    “轿子从安福下来,脱离了绿色的海涛起伏的原野,上了大路。哪里是大路呵!一堆堆横断腰的土石,一洼洼盘据路心的黄水,小风吹过,起着碎波,正像一个完整的池塘;几尺长的小河横路飘流,从左边田里,流进右边田里,一片片带土的新草和小树枝遮盖了路面,使人无从认识。轿子在水上移动,在田沟上爬,在池塘边沿摇摇晃晃。当它们滞挂在土堆上的时候,人就不得不从轿子里钻出来,在水泥里走过去。与其望着轿夫瘦瘦的背脊在土堆上颠颠摇摆,仿佛立刻要折断的样子,是不如自己拖泥还更好的。”①    这长长的一段对路的细致描写不仅突出了行路艰难,也从细微处反映出战争带来的破坏。而且通讯中大量地运用比喻、拟人、象征等修辞手法使得作品富有浓郁的文艺气息。    通讯常用对照、映衬的手法来突出战争的残酷。例如在《请看敌人的“新秩序”》这篇通讯中,就是用风景来渲染突出的:    “自然供给了一切美丽,可是这样宁静的美丽是何等的寂寞呵。这里没有人,早稻等候收割,晚稻等候除草,干了的稻田等候车水,白鸽在野林里飞,等候它的主人回来。但是,田野空着,山谷空着,破房子空着。……行走在祖国最丰饶最美丽的原野上,就好像落进了死亡的荒原。”②    (二)在作品中,将人的生活和人的命运置于核心位置    杨刚在战地通讯中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