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正面报道中几个偏颇倾向.doc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探讨正面报道中几个偏颇倾向

探讨正面报道中几个偏颇倾向   颂扬怎么招来质疑       一位身患绝症的贫困党员,要把自己全部积蓄的一半――一万元上交最后一次党费。    在最近的一次新闻评选中,有单位将这样一篇内容的报道作为好新闻推荐上来。但这篇报道最终落选了,主要原因是大多评委认为报道中疑点太多,有悖常情。    报道说,一位以拾荒为生的老党员,在生命垂危之际,惦记的却是将自己多年积攒的一万元作为党费交给党组织。文中交代:这位老党员从小无父无母,吃百家饭、穿百家衣长大。20岁的时候参军入伍,至今有45年的党龄。1999年他响应党的号召,从密云县不老屯移民到马驹桥镇。刚来的时候,他一家没有固定的生活来源,按照他家的情况,村干部为他申请了低保,可他却执意不肯接受,宁愿靠拾荒补贴家用。他表示自己是一名党员,只要能有一点办法,就绝不向党组织伸手。这位好人缘的老党员去年被诊断为食道癌晚期,而且可能只有半年的生命,但是高额的手术费对他一家(老伴和4个儿女)来说是个天文数字。当他得知自己生命垂危的时候,他主动申请,将全部积蓄的一半,一万元作为最后一笔党费上交给党组织。    村党支部书记说:“说实话老头老太太都挺困难的,现在治病需要钱,当时这笔钱我们不想要,可是为了满足老人心愿就接受了,我们支部开会讨论,准备成立一个贫困党员爱心基金,专门用于救助一些特别困难的老党员。”    这篇报道原本是想颂扬这位老党员的精神的,但读后没使人感动起来倒引来心酸,理性的读者疑问不断。第一,老党员的4个儿女为何不管父亲?他们的赡养义务哪儿去了?第二,党员没钱治病,生命垂危,党支部不说人文关怀,帮助党员治疗或减轻痛苦,却收了那笔特殊党费。第三,既然党组织要用好这笔特殊党费,成立一个贫困党员爱心基金,那么这笔钱首先应用在这位没钱治病的老党员身上,可报道没有交代。第四,疑点太多的报道往往隐藏某些假象,让人怀疑它的真实性。第五,即使事实是真实的,某些好人好事也只属于不宜提倡不宜宣传之列,因为它的负面影响有时会超过正面。    当新闻事实本身有悖常理???时候,作为报道它的记者应该多问几个为什么,万不可随波逐流地偏激失衡。    在这方面,对比似的,我听到另则新闻――    35岁博士生为写论文推迟治癌,肿瘤疯长一倍称不后悔(2011年5月1日,9点2分)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大病当前,是保生命还是拼事业?一位35岁的博士生选择了后者,并说:“写论文不是为拿博士文凭,而是看重提高水平为了事业,我不后悔”。在得知自己患恶性肿瘤后,为能完成一篇高质量的论文,他不顾医生的百般劝阻,两个月不治疗,致使肿瘤疯长一倍。现在,他的论文已被国际著名科技文献检索系统SCI预录,而与此同时,他的肿瘤已经发展到了3期,治疗起来相当困难。    纵横点评:有一些人,他们将自己的事业和人生的终极目的紧紧地捆锁在一起,获得了令人羡慕的成就。不过,事业成果是否要以鲜活的生命为代价值得商榷。生命和事业究竟谁轻谁重?不同的人会做出不同的选择,只是善意的提醒:不要在两者的选择上走入对自己健康贪婪榨取的极端。    新闻的客观公正,同样需要理性来掌舵,尤其在倡导科学发展、以人为本的今天。      策划怎么成了造假       2011年1月初,京城几家媒体都刊登了大同小异的一张图片或一则消息――新年首位乘客获赠公交IC卡。事不大,消息发得也不大,但却招来一封又一封的举报信和投诉电话。被拍照和被表扬那条线路上的售票员们不干了。举报说整个事件就是一起打着策划新闻名义制造的虚假新闻。乘客是内部职工扮的,IC卡用完后交还给公司领导了,当日的首班车都没有发出,因为记者拍了若干次没有拍好,耽误了首班车……几家报社和相关部门都接到了举报信和电话,至今没人澄清证明这个新闻的真实性。    “新闻策划”和“策划新闻”,如今成为媒体广泛运用的实操手段,我把两者这样作过区分,认为应该是一个在先一个在后:策划新闻是预知某些新闻事件即将发生,事前谋划、布阵、组织、多角度采写,以待事件发生后达到比较完美的宣传效果。例如,北京奥运会申办结果宣布当日,很多媒体都有申办成功和不成功两套报道的策划方案。再比如北京旅游系统曾策划过的“北京迎来第100万个旅游者”。而新闻策划,是利用已经发生的新闻事件,筹划、组织报道,以期达到某种宣传效果。我认为不论是策划新闻还是新闻策划,都要有客观存在的新闻事实作为依据,也就是真实地发生。但也有一种观点认为所谓策划新闻,是为达到某种宣传效果或者是社会效果,人为地策划一起可供媒体报道的事件。这种策划的新闻,往往引来争议,有人认为它已背离新闻本身定义,因为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人为制造不是客观发生。但这类策划的新闻仍不断出现,而且离造假越来越近。    上例公交一事像是也模仿策划新闻一类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