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接受美学在电视新闻评论中运用
接受美学在电视新闻评论中运用
摘要:央视《新闻1+1》是我国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的一面旗帜,本文以人文社会科学方法论中的接受美学研究方法为切入点,剖析该节目是如何将这一理论应用于新闻传播领域的,进而为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的革新提供借鉴。
关键词:《新闻1+1》 接受美学 期待视野 审美距离 创新
伴随着新媒介环境下竞争的加剧,社会转型期社会矛盾的凸显,电视这个拥有最广泛受众群的媒介利用其他媒介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开始了一条积极的探索创新之路,新闻评论这一新闻体裁因其在意见性信息表达方面最直接最有效的优势而成为电视媒体最优先改革和利用的杀手锏。
2008年3月24日,央视《新闻1+1》的开播为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带来了新的生机。短时间内,这匹黑马不仅创下了收视率新高的奇迹,更是赢得了业内颇高的赞誉。这面开创了中国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新范式的崭新旗帜,从
人文社会科学方法论的角度分析,可以将其归功于接受美学研究法与新闻传播学领域的完美结合。
接受美学对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的启示
接受美学是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在德国出现的一种从读者与作品的相互关系出发,研究文学作品中接受过程的一种方法,又称为接受理论。这一理论的核心是以受众为中心,从接受出发,认为在作者―作品―受众所形成的总体关系中,受众绝不是可有可无的因素,相反,从根本意义上说,作品是为受众创作的,受众才是创作活动的能动主体。①随着接受理论的“受众中心论”、“期待视野”和“审美距离”在新闻传播领域里的大量应用,为新闻传播者的实践提供了许多深刻的启示。
不可否认,重视受众在电视节目中的能动作用是提高节目收视率、实现节目制播价值的首要途径,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媒体为了一味地接近受众而要向本该肩负的社会责任和道德责任屈从让步,超越期待视野的前提是适度的审美距离。电视节目同质化的现状必须改观,但是过度陌生化的恣意妄为,只会将电视受众推向另一个低俗的深
渊,所以,接受美学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应用同样需要一个充满理性的平台。
??
接受美学视野下《新闻1+1》的创新之路
视角独特、贴近民生的公共热点议题。接受美学突破了以作者和作品本体为中心的美学研究方法的局限性,认为作家为读者创作作品,而作品的生命力却要在读者的接受过程中才能得以实现。因为读者在接受文本信息的同时,会积极地参与信息的再创造。可见,从接受美学的观点来看,在新闻传播领域中,信息文本如果得不到受众的阅读,就不会产生信息传播的效果。②
《新闻1+1》的成功,使中国大陆的电视新闻评论登上了一个更高的台阶。每一期节目的选题都是新闻发生当天或至少是短期内的社会热点、符合“三贴近”原则的公共议题。它改变了国家级媒体在公众心中总是“以正面宣传为主”、“报喜不报忧”的刻板印象。以“给您不一样的解析”为栏目定位的它总是以独特的视角剖析话题,最终形成独具特色的言论立场来积极引导公众的思考。它的角度与深度避免了其成为助长公众社会情绪激化的靶子。
讽刺中夹带幽默、犀利中夹带思考的评论风格。电视具有直观性和形象性,因而一个节目能在多大程度上被观众认可和接受,除了节目定位、内容、表现形式等硬伤外,主持人的主持风格也尤为重要。节目主持人不同于一般的播音员,他们不仅负责节目既定内容的播出,而且会参与前期策划与后期编排。可以说他们是决定整个节目成败的主力军。因此,节目要想获得理想的收视率,主持人的形象风格定位至关重要。作为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主持人的形象既应具有贴近受众的亲和力,符合社会的公共要求,同时也应具有自己鲜明的个性特征。在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中,主持人在演播室与评论员面对面的交流,在电视节目的收看过程中与受众的信息传播都是一种人际传播。所以,一个主持人能否在节目中驾轻就熟、独具特色就成为吸引受众、超越其期待视野的关键。
尽管新闻类节目的主持人无法像娱乐节目的主持人那样成为家喻户晓的大明星,但他们依然可以通过自己的人格魅力而成为亿万观众倾慕的偶像。如《新闻1+1》的主持人白岩松和董倩,一个是中国新闻评论界独树一帜的标杆,总是用他理性却不失感性的风格来感染受众;一个是条理清晰、沉稳大方而不失思辨立场,总是把节目的脉络和节奏把控得非常到位。这一互补型搭档的配合使节目越来越被众多的观众认可与接受。
集广度、深度、力度、舆论引导智慧于一体的双人谈话模式。在接受美学中,期待视野是指作为接受主体的个人基于个人和社会等各方面复杂的因素,在艺术观赏之前自身所固有的审美标准或心理范式。在新闻传播领域,期待视野则表现为判断媒体信息是否具有传播价值的标准,如果表现与其一致,则意味着节目缺乏新意;如果表现不一致,则是我们常说的审美距离。③审美距离在当今新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