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记忆中影像符码.docVIP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化记忆中影像符码

文化记忆中影像符码   [摘要] 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作为我们传统节日的典型,寄寓着国家的身份认同和集体信念,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然而,在当前的消费社会中,难免打上了消费文化的印迹,成为大众追逐的流行时尚,破坏了其艺术层面的记忆符码。龙年春晚的一系列革新又让我们看到了回归文艺本质的希望。由此,我们主张从美学角度增强春晚的文化内蕴,重构影像审美的文化空间。   [关键词] 文化记忆 怀旧 春晚 影像符码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2.07.033   一 、视觉镜像中的家国变迁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它的存在是维系民族情感、体现家国认同的重要纽带。三十年来,春晚已成为国人欢度春节约定俗成的文化习俗。如若不加特别说明,“春晚”就是央视春节联欢晚会的特指,这足以表明它在人们心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可以说,春晚对于整个民族而言,不再是一种普通的联欢晚会,它是过年不可或缺的一道年夜饭,是一种仪式,一种情结,一种新的民俗文化,一种意识形态的文化符码。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三十年的风雨兼程,春晚承载了越来越多的文化元素和时代使命。它用视觉影像记录着我们国家各个方面的历史演变,映射着人们思想和价值情感的转变轨迹,塑造着一代又一代人的集体记忆和文化情怀。   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社会物质相对贫乏,电视还未大范围普及,人们刚刚从“文革”的“伤痕”历史中回返过来,长期禁锢的思想牢笼被打开,人们朝气风发,充满了昂扬向上的淳朴激情。1983年,央视第一届春节联欢晚会就在这样的背景下拉开了帷幕。在导演黄一鹤的一再坚持和观众的热情电话点播下,李谷一那首被视为靡靡之音的《乡恋》才得以上演,这段插曲成为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人性解放的标志性事件,一时传为佳话。尽管,当时物质条件有限,舞台不大,节目不多,主持人服装不那么光彩耀人,但春晚却给千家万户带来了节日的欢乐,成为一代人难忘的美好回忆。90年代以后,市场经济的发展、商业资本的入侵,在极大丰富了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同时也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春晚开始步入青少年时期,少了几分童年的乖张,多了几许少年的叛逆与嚣张。春晚开始以华丽宏大的舞台和人数众多的演唱来吸引观众眼球,商业元素介入,观众开始对春晚感到陌生。而驶入新千年以来,人类进入了一个知识爆炸的新时代,网络等高科技不仅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水平,而且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与价值判断。在时代的巨变面前,春晚仍然按部就班地迈着小脚前进,难免让人产生审美疲劳。主持人、演员总是那些老面孔,舞台、节目也总是没有多少新意。于是,很多人改变了原来过节的传统习惯――春晚成了可有可无的存在(尤其对于当下的年轻人)。   近两年,随着中国GDP总量的持续攀升,全球化进程的进一步深化,围着电视看春晚的人不多,坐在电脑面前“围观春晚”者却大有人在。大家通过微博、论坛纷纷谈论着,似乎春晚已成了一种无意识的集体围观。在网友们看来,80年代的“孔雀公主”杨丽萍今天跳的孔雀舞是专给高雅人看的“原生态”;当年的“小虎队”重聚首,被网友戏称为穿着东北二人转衣服的“老虎卖萌”;天后王菲的失常发挥更是引起不少人调侃……毋庸置疑,春晚的路将会越来越艰难。   很明显,从1983年开始至今春晚已经走过了长长的30年。中国人常说“三十而立”,三十岁是一个人成年的标志。同样地,在亿万观众的陪伴中,春晚也渐渐从幼稚走向成熟。所谓“众口难调”,随着社会的开放,选择的丰富,价值追求的多元化,春晚将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在商业、政治、文艺、消费的权力博弈中,春晚依然在摸索中前进着。   二、消费逻辑下的怀旧情结   “如果说80年代文化着力于展现嘎然有声的历史阶段的划定与历史断裂的描述,那么90年代文化则更多地是以‘临渊回眸’或怅然回首的姿态书写历史的绵延,或者说是在个人与命运的故事中书写生命之流。”[1]那么,当时间之轴指向21世纪的消费坐标以后,“怀旧”成为一种文化需要应运而生。   一般来说,“怀旧”情结贯穿于整个人类文明史,具体到当下这个欲望横流、竞争激烈的社会,“怀旧”俨然已是消费社会逻辑下现代人感性泛滥的一种文化表征。现代社会距离感的产生,使每个人都渴望获得一个独立自由的空间,但这种“距离感”的产生,愈发使得个体害怕与他者进行接触,诱发所谓个体身心的“畏触感”。[2]而“怀旧”为人们建构了一方暂时逃避外界纷扰的心灵庇护空间,于是越来越多的怀旧小说、怀旧音乐、怀旧建筑、怀旧影视充斥着我们的生活。   与此同时,随着传统时间观念的打破,现代社会中的个体被迫进入一种碎片化的、流动不息的空间之中,个体生命充满了孤独与不安,对自身价值和身份确认的渴望更加强烈,这就是马斯洛文化心理学所说的“归属感的需要”。归属感是人的基本需求之一,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