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闻规则与传媒干预权衡
新闻规则与传媒干预权衡
以“测不准原理”看媒体干预的普遍性
以往,我们对干预新闻事实发展的认识,基本停留在某一类新闻或某个具体新闻特有的现象的层面上,而对于干预能力所造成的普遍影响缺乏足够的认识。量子力学中的“测不准原理”有助于我们重新看待这个问题。
测不准原理(the Uncertainty Principle)由量子力学创始人海森堡(Heisenberg)提出。该原理揭示了微观粒子运动的基本规律:粒子在客观上不能同时具有确定的坐标位置及相应的动量。大体含义是,如果你测量一个系统,就必然会干扰这个系统,从而造成测量结果的“不准确”。
采访调查新闻事件探求所谓真相的过程,就如同在量子力学中用仪器去检测粒子。记者既无法真正将自己置身事外,也不能让事件形成静态来供自己观察记录。采访调查报道过程中的各种合理、不合理的行为,都不可避免地成为所报道的新闻事实继续发展的构成要素之一,干扰着新闻事实朝既定的方向发展。这种影响力可能会引起质变,也可能只是程度的加深,但有一点是肯定的,这种对新闻事实的干预力量不能被忽略不计。
在新闻事件现场,摄像师、摄影记者扛起机器用镜头记录现实的那一刻起,他们就不自觉地进入了事件。当记者拿起话筒或是录音笔询问当事人问题时,也许并没有意识到,他们表明身份的举动和对某个问题有意无意的引导会使他们得到原本没有的答案。
由此得到的启示是:记者所观察、记录的新闻事件本身,极有可能已经因为自己的参与而发生变化。有了这个前提,在文本呈现时,即使再努力地避免价值取向与思想倾向的影响,也不能够客观真实地反映所谓事物的本来面貌了。换言之,新闻报道活动自身的特点就从根本上决定了新闻的“测不准”。
纯客观视角下对于新闻干预的误读
对于新闻干预普遍性认识的缺乏,源自对新闻专业主义的朝拜。我们会发现,对于媒介干预的最大诟病来自于其对于客观性原则的破坏。传统的观点常常从新闻客观性出发对媒介干预新闻事实进行批判,而这种批判也往往容易走上标榜纯客观的极端:
一、忽视、否认媒体主观能动性对事实???影响。在坚持客观性原则的过程中,片面追求文本呈现的客观,而忽略了新闻事实的本质客观,问题出在了对传媒能动性的忽视和否定。客观性原则被狭隘地当作是写作规范,并机械地认为只要在报道中坚持了具体的、被量化的操作标准,就能做到客观的新闻报道。而普遍存在于新闻采访活动中的传媒对新闻事实的干预行为,则被认为影响甚微而被忽略。
业界和学界对传媒能动性的解读更多的是围绕新闻报道所产生的影响和效果展开的,其改变事态发展方向进而影响新闻客观性的能动作用也会因为新闻事实被置于客观性原则讨论的范围之外而被遗忘。
二、反对媒体对新闻事件的任何干预。由于假新闻的泛滥和政府对宣传的控制,媒体的干预行为被认为具有先天性的弊端。当一些传媒人、学者讨论客观性原则时,很大程度上已不自觉地将传媒定位为“旁观者”、“记录者”。以此定位为讨论前提,那么媒介的任何干预行为都必然会导致新闻的失实,都是对客观性原则的践踏。
这种极端性的认识,是以片面的、静止的观点来审视客观性原则的结果。否定媒体对新闻事实的干预行为,是以一成不变的老眼光来审视客观性原则,而忽视了该原则应顺应时代的潮流随媒体的发展进步与时俱进。这种极端性的认识背后,实则是缺乏对客观性原则精神内核的领会。规范操作易行,而核心精神理念却难以真正落实。对客观性原则的机械、片面的坚持,正说明传媒将该原则变成了徒有外在形式而缺乏精神内核的花架子。
承认媒介干预普遍性的存在,并不是要机械地说明新闻始终无法客观、真实,而是为了让传媒能够重新审视自己的干预能力,寻找发挥自身能动性与坚持新闻规则的平衡点,将专注于呈现客观的视点转移到新闻事实自身的客观性上来。既然在干预下百分之百的客观无法做到,那么也就大可不必将传媒囿于旁观者、记录者的身份,在介入式报道等媒体能动性较强的采访方式的实践中,应积极寻找媒体和记者新的定位,并在“不客观”的现实中去努力追求理想中的“客观”。
对新闻干预行为的理性思考
随着时代的进步、传媒技术的发展,新闻规则与传媒干预这对矛盾越发突出。媒体干预存在的普遍性决定了刻板、保守地坚持“纯正”的客观性原则在现实中既不存在也不可取,但这并不表示媒体可以肆意运用能动性作用操纵新闻事件。
媒体对新闻事件的干预运用得当,具有积极、正面的效应。但假如媒体一味地沉浸在介入新闻、干预新闻的成就感中,就会越过新闻规则的警戒线,产生诸多负面效应:
一、记者权利越位。记者的作用应该通过舆论监督得以发挥,而非介入事件去滥用新闻权利。媒体有选择事实、选择报道方式和时机的权利,但没有驾驭新闻事实的权利。媒体对新闻事实的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