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语言具体特点(上).docVIP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闻语言具体特点(上)

新闻语言具体特点(上)    我们把握了新闻语言的总的特征以后,再来研究它的具体特点。    红谦和王锦鹄同志在他们合著的《新闻写作》一书中指出,新闻语言有4个特点:具体、精确、简练、通俗。笔者认为可将其修正为下面的表述:    新闻语言的具体特点是:具体、准确、简明、通俗、综合。    这一节,我先来谈谈新闻语言中的“具体”和“准确”这两个特点。    具体。具体不是抽象,具体不是概括,具体更不是空洞。具体就是原原本本地说出或写出事物的具体情况。    为什么要把具体这个特点放在第一位呢?因为新闻是最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既然是事实的报道,不用具体的语言,是不能把事实报道出来的,报道了,也不可能把事实说清楚。新闻最基本的要素是5个W,5个W要写出来,都是很具体的。记者最基本的本事,是把事实原原本本地写出来。请看下面这条消息:       金浦机场今天下午发生爆炸       中国新闻社汉城1986年9月14日16时电(记者谢一宁) 今天下午3时12分(汉城时间),汉城金浦机场候机楼一层左侧发生强烈爆炸。据记者目击,现场至少1人死亡,5人受伤。爆炸地点附近周围10米所有的玻璃全被炸毁。警察立即封锁了整个机场,包括邮局,驱赶记者,警方拒绝回答任何问题。    炸弹爆炸后,整个一层候机室烟雾弥漫,当局出动大批军警封锁机场,伤亡人员立即被送往医院。   这是一条用典型的新闻语言写出来的消息。它所用的语言都是那样的具体,没有一个地方用了抽象的、概括的语言。在交代事实的过程中,能够具体地,都尽量具体了。诸如“一层左侧”、“1人死亡,5人受伤”、“所有玻璃”等等全是尽量具体的介绍。    再看一条外国记者写的有关中国的消息:      北京人民欢度国庆、中秋节    美联社北京1982年10月1日电今天晚上,20多万人在北京市中心的天安门广场庆祝中秋节、放爆竹、吃月饼。    虽然云层遮住了月亮,但是饮酒、玩牌等喜庆活动却一连几小时有增无减。    虽说看不到月亮,却可以看到千万支灯泡把天安门广场、人民大会堂、???国人民银行和北京饭店装饰得灿烂辉煌。    为了节电,路灯平日都不全开,但今日却是满街通明。爆竹声噼噼啪啪地响彻全城……    今天是两个传统的节日逢在一起。中秋节是全家团聚的日子,很像感恩节。中国人民强烈的全家团聚的传统可以追溯到世界上一个最悠久的文明时代的开初。    共产党的传统则要年轻得多。今天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3周年。中国的一个大学生说:“中国的力量在于家庭观念。我想,今天如果人人都像爱家庭那样爱我们的祖国,我们就可以取得伟大的成就。”另一个大学生乐观地说:“实现四个现代化是一个梦想,但是这是许多人的梦想,而梦想是可以变成现实的。”   这是一篇写节日的消息,通篇也都是很具体的描写,一个细节一个细节地写。具体地一件事一件事地写。后半部分似乎是要发议论了。但是,对这些议论记者也是作为事实来报道的,他报道的是某某人某一段很具体的话,议论也成具体的东西了。最后一部分的写法更表现了新闻语言的特点。    有的同志提出,在写大场面的时候,尤其要注意用具体的语言,即所谓“弃多写少,弃大写小”。美国名记者雷迈尔?莫林在一篇消息中报道一次会议的欢腾热烈气氛是这样写的:“一位农场主用一块红色大印花手帕扇着他的脸;而另一位在欢呼时却噼噼啪啪地拍打着他绿色的裤子背带,以此来代替鼓掌……”寥寥几笔,就把场面气氛给勾勒出来了,如果用“掌声雷动”、“全场欢腾”等大字眼就很难收到这样的效果。(见刘建明《具体是显现真实的手段》一文,载《安徽日报通讯》,1982年第7期。)类似的表现方法很多。如,描写安静,写“静,静得很”,不如写“连每个人的呼吸声都听得见了……”。    准确。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原则是它的基本原则。保证真实性和新闻语言密切相关,有的报道失实,就是由记者的语言问题造成的。    就读者来看,所谓真实性问题,无非是这样三个层次的问题:    第一个层次:有没有。所没有的东西说成了有的东西,把有的东西说成没有,就是失实。    第二个层次:是不是。是不是搞错了对象,张冠李戴、移花接木,时空错位,都属于这一类的失实。    第三个层次:像不像。某件事是存在的,而且也存在于你说的对象的身上,但还有一个像不像的问题。你说得不像,仍然会发生失真,读者仍然会有失实的感觉。    在这三个层次的真实性问题中,前两个层次主要不是语言问题。语言再差、再不准确,也不会把没有的东西说成是有的东西,把别人的东西说成是自己的东西。第三个层次的问题,也不完全是语言问题造成的,但往往是由于语言的问题造成的,词不达意就会“是而不像”。    请看这样的句子:    “县委书记×××同志亲临第一线指挥。”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