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鉴赏区别及对语文教学启迪.docVIP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欣赏鉴赏区别及对语文教学启迪

欣赏鉴赏区别及对语文教学启迪   一、问题的缘起      “欣赏”和“鉴赏”是语文(尤其是文学)教学及大众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比较高的两个概念,但如果追问一句,它们的涵义究竟是什么,人们却未必都能说得清――正所谓“你不问我我还清楚,你一问我我反倒糊涂”。不过,仅仅是百姓大众说不清吗?非也,事实上文学艺术从业者乃至于某些专家学者也未必说得清。证据多多。一是国内高校的“文学概论”或“艺术概论”教材,通常设一章“文学(艺术)欣赏”或“文学(艺术)鉴赏”。有的用欣赏,有的用鉴赏,想用哪个用哪个,没有明确区分,但所指却是一回事。二是20世纪80年代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鉴赏文存》,[1]里面收有包括老一代文艺理论名家(如叶圣陶、朱光潜、丰子恺、朱自清等)文章在内的诸多论述文学鉴赏的名篇。仅从目录上的文章篇名就可以看出,也是欣赏、鉴赏不分:有的叫欣赏,有的叫鉴赏;有的在一篇文章中同时出现欣赏和鉴赏,但无区分。三是2007年语文出版社出版的《语文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选修课教材共5个系列15种,其中有《中外现代诗歌欣赏》《唐宋诗词鉴赏》《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优秀电影作品欣赏》5种,2本使用“欣赏”,3本使用“鉴赏”。[2]同类内容同类性质的教材,却用了两个概念,这说明在编者或主编的意识里,这两个概念并没有区别。   然而,“欣赏”和“鉴赏”真的没有区别,可以相互混用吗?非也。事实上二者的区别还是比较明显的。      二、“欣赏”与“鉴赏”的联系与区别      “欣赏”与“鉴赏”,是两个涵义相近的概念。具体到文艺领域来说,它们指的是同一种活动,即读者、观众、听众对于艺术作品的接触、接受活动,这是一种特殊的精神和心理活动,是文艺作品实现自身价值、产生社会效应的唯一途径。正因如此,人们从来没有从理论上对之进行过严格的区分和界定,因而目前无论是书面用语或者口头用语,无论是理论著作或是街谈巷议,两个概念往往通用,可以互相替代。   然而,“欣赏”与“鉴赏”的涵义虽然相近,虽然所指是同一种活动,但终究不是一个概念,二者在理论上还是有区别的。   首先,二者的语义和心理状态不同。从语义上看,鉴赏也是欣赏,但鉴赏的“鉴”字有鉴别、分析、审察的意思,人们常说的“品鉴”,就是在“品”(味)中有所鉴别、有所分辨、有所细察。鉴别、分辨、细察就意味着理性的分析。而欣赏的语义则主要是用喜爱的、愉悦的心情来领会对象的意味,并不特别突出或强调分析鉴别之意。“我们平常所谓‘欣赏’者,大概就是这愉快的心情吧。”[3]从心理状态上看,欣赏是一种感性的、直觉的审美接受,接受者对作品心有所动,情有所感,意有所悟,但往往可意会不可言传,可神通不可语达。欣赏时的心态偏于感性、直觉,情感比较活跃。而鉴赏时感情色彩已经淡化,理性成分已经介入并逐渐加强,情感趋于平和与冷静。   其次,二者的境界不同。接受者对文艺作品的接受情况比较复杂,所达到的层次和境界也不相同。为了不使问题复杂化,使论述比较集中和方便,我们大而化之地将其简化为两种境界。一种是进入作品的艺术天地,理解了作品的故事情节或意境,领悟了作品的思想内涵,从中受到了感染,激起了多种多样的情感反应,与作品中的人物或作者发生了思想感情上的交流,并有了较为模糊的审美判断和道德判断(情感倾向)的境界。另一种境界则更进一步,不但产生了情感反应和相应的审美与道德判断,而且还能讲出其中的道理,即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如欣赏一首诗,进入第一种境界的人能感受到诗的意境和意蕴,感受到诗中的情感和韵味,直观地觉得作品好,有味道,摇头晃脑,反复吟咏,乐在其中。但好在什么地方,为什么好,却不甚了然,讲不出道理。进入第二种境界的人在了解内容的基础上还能头头是道地进行分析,如故事的背景和作者写作的背景,作品的艺术特点、思想内容,等等。学校课堂上教师对作品的讲解和分析,报刊书籍上关于作品的赏析文字,如《唐诗鉴赏辞典》《宋词鉴赏辞典》以及《名作欣赏》(刊物)等,均属于这一类。这两种境界,前者就是一般所谓的“欣赏”,后者则可以称之为“鉴赏”。   若干年前,作家李广田就描绘过文艺接受的不同境界。他指出,当我们读某一作品时我们会说“爱不释手”,而当我们读另一作品时却说“味同嚼蜡”;对于某部作品中的人物我们“爱之欲其生”,而对于另一部作品中的人物却“恶之欲其死”。这些情感反应,多数读者是能够感觉得到的,但也只是“感觉”到这些就算了。另有一些读者则能够再发展下去,把这些感觉弄明白,把这些感觉思想化,回答一个“为什么”,如:我为什么爱这本书?这本书好在什么地方?我又为什么不爱那本书?那本书有什么缺点?我为什么喜欢这个人物而不喜欢那个人物?等等。[4]以上李广田所说的“情感反应”与“感觉”阶段,大致相当于我们所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