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培训课件-小学品生品社课堂教学策略的理解与运用.ppt

教师培训课件-小学品生品社课堂教学策略的理解与运用.ppt

  1. 1、本文档共6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师培训课件-小学品生品社课堂教学策略的理解与运用

体验不仅是以身体之,而且要以心悟之,唯此,体验才有深度,才会有效。 教学案例《一位美国母亲教育孩子的故事》案例1《一位美国的母亲教育孩子的故事》.doc 生活体验式教学策略 课前体验的“问题” 并不是指所有的问题都需要课前体验,而是指要达成教学目标的重点问题。 案例《我的爱是什么》P5 课前体验的方法: 收集资料、参观访问、现场调查、鼓励学生把即将要学的内容与家长进行讨论等等。 《团团圆圆过中秋》P6 《认识好朋友》 注意几点 深化 (1)深化的目的即强化道德体验,深化道德认识。 (2)深化的方法即以学生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通过讨论、辨析、反思、评价等多种方式来丰富获得的情感体验,强化道德认识。 案例4《我的爱是什么》.doc 引导 品德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体验生活,更重要的是学会生活,突出体现在教师的有效引导。在学生发言中,教师要真诚倾听学生的心声,在倾听中了解学生的体验、学生的认识层面,然后找到学生的感悟,通过及时地肯定评价,有效的问题铺垫,关键的总结提升,帮学生建构起正确深刻的全面的认识。 案例《信得过的朋友》 为什么要课后践行? 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儿童的现实生活是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教师虽然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明确了生活中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的道德行为准则,但是事过境迁,学生往往会淡忘课内所要求的。所以我们教师应把视线转移到课堂外的学校、家庭、社会中,共同形成合力,共同关注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以此来加强行为实践的力度和效度。 在学校工作的人们 小组调查计划表 课程资源使用注意事项 注意抓住课堂教学的切入点、生长点,适时适当地进行补充、整合、延伸 拓展延伸的内容要适度,根据教材的不同特点进行灵活处理,以适合学生的认识及接受能力为宜,不增加负担,不拔高要求 问题探究教学策略的具体过程 课前初探 学习目标:搜集、整理相关资料,对主题进行初步探究,并提出困惑 操作要领:在课前,学生围绕主题自主提出问题,教师协助学生确定探究目标,帮助学生制订探究方案,并适当指导探究方法。学生根据方案或自主或协作实施探究活动,获取一定的信息,为上课做好充分准备 案例9《小心,病从口入》.doc 课中深究 汇报展示,合作探究 在整节课中,要让问题得到充分探究、情感得到真切体验、认识获得正确提升,本步是关键 学习目标:通过展示“课前初探”的收获和困惑,以及对困惑的探究,丰富学生的认识。 操作要领:在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后,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让学生汇报展示“课前初探”的收获和困惑。在此基础上,教师引领学生对课前的困惑、问题进行探究。 (一)关于教学环节的缺失 问题表现 1.课前没有探究和体验 2.课后没有践行和发展 3.课前体验缺乏针对性 4.课后践行形同虚设 对策建议 加强课前体验的针对性 真正落实课后实践活动 (二)关于教学活动的组织 问题表现 1.活动缺乏有效组织,目的性不强。 2.重活动形式,轻活动过程;缺乏体验、展示和研讨。 3.重学生的主体性,轻教师的主导性。 4.重视学生的活动,轻教师的参与。 对策建议 1.突出活动的目的性,必须围绕目标展开。 2.活动内容要体现生活性。 3.重视活动的过程性,活动一环扣一环,自然流畅;注重情感体验,形式多样。 4.注意活动的针对性,合乎本班学生的实际。。 5.重视活动的全员性,要给学生充分展示、体验的时间和空间,成为活动的主人,师生互动。 (三)关于教学目标的定位 问题表现: 1.脱离学生实际或脱离教材,目标定位过高或过低。如关于我与他人、关于我与家庭等内容。 2.缺乏过程性目标,课堂关注点错位。导致只追求完成预设的活动,忽略了学生的体验与感受。 3.忽视间接目标,如: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 对策建议: 1.目标要紧扣教材的编写意图,关注本课程的多重目标。 2.目标要合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水平。 3.目标要明确、具体、要求适度、便于检测。 4.要有过程性目标,关注学生的感受。 5.要有学段、学期、单元教学目标。 (四)关于教师的主导作用 问题表现: 1.缺乏目标意识,没有生成性目标。 2.包办代替多,控制性强。 3.放任自流,缺乏价值引导。 4.缺乏情感的熏陶和引导。 对策建议: 1.教师要巧妙创设学习情境。 2.教师要有效指导学习方法。 3.教师要有序组织学习活动。 4.教师要适当给与价值引导。 5.教师要做到4个“四”。(四个意识、四个尊重、四个转变、四个互动)。 五、关于课程资源的开发 问题表现: 强调外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uyoujun9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