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案例-一堂说故事训练课.ppt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育学案例-一堂说故事训练课

一位教师讲公开课,有很多老师听课。 这位老师教语文课文《坐井观天》。为了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按照惯例,学完课文后,老师让学生以《青蛙跳出井口了》为题进行说故事训练。 在学生认真思考、充分交流之后,老师开始点名请学生说故事。 第一位学生说,青蛙跳出井口后,看到无边无际的大海、海涛,吓得它忙向小鸟求救。 第二位学生说,青蛙看到了高高的山峰和一眼望不到边的田野,青蛙陶醉了,它觉得以前的日子都白过了。 第三位学生竟然让青蛙坐上了飞机去环球旅行,青蛙一下飞机就对小鸟说:“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奇妙!” 听课的教师都被他的话逗笑了,执教老师更是春风得意、笑容满面。 这时,还有一位学生把手举得特别高,老师便点了她的名,她站起来说:“青蛙从井里跳出,到外面看了看,觉得还是井里好,它又跳回了井里。” 同学们听了哄堂大笑,老师的笑却僵住了,她红着脸打断了学生的话问大家:“是井里好,还是井外好?” 并示意学生坐下,又随口说道:“我们不能像课文中的青蛙那样——坐井观天。” 这个小小的插曲就这样在大家的不经意间滑了过去。 之后,老师让学生把自己想像的内容写下来。 第二天,执教老师看到了那个学生续写的故事: 青蛙跳出井口,来到一条小河边,它渴了,想要喝口水。突然,它听到一声大吼:“不要喝,水里有毒!” 果然,水上漂着不少死鱼。它抬头一看,不远处有一只老青蛙在对它说话。它刚想道谢,就听到一声惨叫,一支钢叉已刺穿了老青蛙的身体,老青蛙痛苦地挣扎着。 青蛙吓呆了,外面的世界太可怕了,还是井里好,井里安全啊! 老师,你的眼里都有谁? 一位数学老师站在讲台上,讲解细致周到,对重点难点再三叮嘱,不时严厉地批评那些不注意听讲的学生。但除了对学生的个别提问,学生主要是被动听讲,师生之间互动很少。纵观整节课,学生没有主动探究的过程。 在听完一节课进行交流时,听课者问执教者为什么有的教学环节不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执教者是这样回答的:“为了使这节课更完整、更顺畅。学生一有独立空间,就不好控制了。教学秩序保证不了,教学任务就完不成。” 老师,你的眼里都有谁? 在一节二年级课上,老师为了调动学生积极性,对学生们说: “谁回答问题最棒,老师就把这个苹果奖给他!”下边的同学喊成一片:“老师,我——” 面对高高举起的小手,老师只叫了几个学习好的学生回答。得到苹果的学生自然兴高采烈,开始摆弄起来,不再认真听讲。而大多数未获奖励的同学则唉声叹气,像泄了气的皮球,刚刚调动起来的热情跌入谷底。 这种现象,解决的办法有很多。一位老师在请学生读课文时,小手林立,老师说:“那就请大家都站起来,有感情地读吧!” 老师,你的眼里都有谁? 在遇到一些难点时,有的老师对回答不正确的同学往往表现得不耐烦,让该同学坐下,或干脆让学习好的学生来回答,丧失了本该通过思维碰撞从而达到知识内化的时机。 长期下来,为了使一堂课“畅通无阻”,教师更多地关注课堂教学的逻辑性、连续性,忽视学生的个体感受。 思考 教育过程中如何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Sunflowers can’t move,but they always try their best to find the way,the sunshine goes through. LOGO 一堂说故事训练课 教育学案例 “为了这节课更顺畅更完整” 你的眼里只有你自己 《中国教育报》2005年8月 “老师把这几个大苹果奖给 回答问题最棒的” 说明你的眼里只有好学生 《中国教育报》2005年8月 “呃,你先坐下,谁接着说。” 说明你的眼里只有标准答案 《中国教育报》2005年8月 【如果你是老师,看了学生的这篇作文,有何感想? 或许,学生的这番想像与课文的本意不符,也和教师的教参教案、人们的传统观念相悖,但是,学生联系自己的所见所闻描绘的画面难道不是真实的写照吗?学生敢于依据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提出与众不同、精辟独到的论点,学生抱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对这个家喻户晓的老故事提出了新注解,不比故事的本来寓意更深刻、更发人深省、更闪现出哲理的光芒吗?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不难觉察,教师都会对学生提出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且在每次发问之前,教师心中都有一个自认为非常满意的答案,因此迫切希望学生能一语道破“天机”。如果有位学生说出的答案恰好跟自己所预想的答案相吻合,就会尽赞美之词,认为这堂课的教学任务已经大功告成。相反,只要学生说出来的答案不符合自己的要求,轻则一声“坐下”完事,重则冷嘲热讽,唬得学生再也不敢举手回答问题,致使课堂气氛死气沉沉,最后教师不得不唱独角戏。 】 *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uyoujun9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