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新闻报道中百姓语言活用与功效
浅谈新闻报道中百姓语言活用与功效
大量“走基层”作品成功的实践告诉我们,群众是语言大师,老百姓的话最生动、最有生活气息。百姓语言的运用是体现新闻接近性的一种有效形式,是体现群众观点的有效手段,是新闻表达沟通、影响读者的快捷途径,是体现清新朴实、生动鲜活、言简意赅的新闻文风的具体表现。百姓语言的恰当运用有助于新闻主题的表现,有利于准确表达群众的意愿,有助于突出人物特色和新闻感染力。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让新闻战线一股清新朴实之风扑面而来。这种良好的风气,不仅使新闻工作者的工作作风得到了改变,新闻文风也出现了可喜的变化。
笔者阅读和研究了近一段时期一些媒体“走基层”的报道后,一点突出的感受是:新闻报道中形象生动、活灵活现的百姓语言大大增加了;记者用“原生态”的群众话语描述新闻情节、点明新闻主题成为常态。百姓语言的活用在增强新闻感染力中发挥了重要功效,拉近了新闻报道与人民群众的距离。
大量“走基层”作品成功的实践告诉我们,群众是语言大师,老百姓的话最生动、最有生活气息。百姓语言的运用是体现新闻接近性的一种有效形式,是体现群众观点的有效手段,是新闻表达沟通、影响读者的快捷途径,是体现清新朴实、生动鲜活、言简意赅的新闻文风的具体表现。百姓语言的恰当运用有助于新闻主题的表现,有利于准确表达群众的意愿,有助于突出人物特色和新闻感染力。
让我们通过一些“走基层”作品的实际案例,分析研究一下百姓语言在新闻标题制作、背景材料运用和增强新闻宣传感染力方面所发挥的独有作用:
1.百姓语言上标题――新闻的眼睛更亮了
标题是新闻的眼睛,百姓语言上标题让新闻的眼睛更亮了。十分凑巧的是,当笔者翻阅2011年11月16日的人民日报、北京日报、北京晚报时,发现这3张报纸当天的“走基层”报道,不约而同地都把百姓语言做在了新闻标题上:
地处原始森林的云南贡山独龙江乡首次通了“大电”(引题)
“比山猴子还厉害的送电人”(主题)(2011年11月16日人民日报一版)
延庆大庄科乡招??农村文化资源管理员昨面试(引题)
“我要当上了,这伙儿设备都不让闲着”(主题)(2011年11月16日北京日报10版)
昨日零时至今日10时 热力集团热线呼入电话近两万个(引题)
“暖气不热一半因为‘窝气’”(主题)(2011年11月16日北京晚报4版)
在这3个标题中,人民日报的标题是用的当地独龙族老人普红文的话语。老人用家乡常见的猴子的特性来形容供电职工高山架线时的敏捷动作和不畏艰险的精神,形象传神而又动感十足。看了这个标题,供电人在大山间飞岩走壁为百姓架线的英姿跃然纸上,直扑眼帘。任何精美的形容文字,在这种原生态的白描面前都会显得苍白无力。
北京日报的标题引用的是延庆县大庄科乡招聘文化资源管理员面试时,村民高稳梅竞聘时说的一句话。这个标题让读者一眼就看到了高稳梅想要竞聘上岗的迫切心情,且语言中透着浓重的地方语言特色。熟悉延庆地方话的人都知道,“这伙儿”是延庆人经常使用的一个代词,意为“这些”。记者在这里直接引用高稳梅的地方语言,增强了新闻的接近性效果,真实之外,更让当地读者感到亲切自然。
北京晚报标题则是引用的北京热力集团相关专业人员在回应暖气不暖的原因时讲的一句话,用热力集团的人的话来作标题,有专业性,也有说服力,给了探寻“家里暖气为什么不热”的读者一个值得信服的答案。而这种语言,记者如果不是在一线直接与专业人员交流是很难得到的。
不管是形象生动原生态也好,地方语言特色也好,还是职业人讲出来的通俗的专业话语,这些来自生产、生活一线的群众语言一旦加入到新闻标题之中,便使新闻的眼睛――标题,更亮了。
2.百姓语言说背景――来龙去脉更明确了
阅读“走基层”新闻作品,细品百姓语言的运用,笔者发现过去在交待新闻背景时,记者“自说自话”干巴巴地叙述交待的写法出现了变化,由于在与群众亲密接触中获得了群众语言营养,很多“走基层”作品的背景描述是直接引用在场的百姓语言来完成的。
让我们阅读一下人民日报总编辑吴恒权等发表在2011年9月5日人民日报一版的“走基层”报道《边城一日》中的一段文字:
也许是饿了,一锅不起眼的小鱼,入口却有说不出的鲜美。年轻的女主人笑了:“我家的店一脚跨三省,这菜就叫‘三省一锅’!湖南的鱼、贵州的豆腐、重庆的腌菜一起炖。这鱼我们喊做‘黄鸭叫’,刚从门口的河里捞上来的!”
主人家继续指点:河叫清水江,酉水支流,上游是贵州松桃县迓驾镇,对岸是重庆秀山县洪安镇,河这边叫茶峒,属湖南花垣县,五六年前改叫“边城镇”。
在此篇报道中,作者在对新闻地理位置、物产特色等新闻背景做交待时,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