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一只快乐思想牛虻.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王小波一只快乐思想牛虻

王小波一只快乐思想牛虻   小说家,杂文家、批判型知识分子、自由主义者、理想主义骑士、犬懦式的智者、尖刻的社会批评家、幽默大师、色情描写高手、李银河的丈夫 这些赞誉的,或贬损的,甚至自相矛盾的名称,都指向同一个人――王小波。   1997年4月11日,王小波突然去世。在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里,王小波被看成是当代中国最重要和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而在此之前,几乎很少有人知道王小波这个名字。王小波在大陆公开发表的文字,主要集中在1994年至1997年他逝世前的几年间,而且以随笔杂文为主。读者和知识界的人士开始打量这个陌生的闻人者。首先是一些年轻的读者,他们从这位英年早逝的作家身上,发现了一种特别的精神光芒,似乎与当下庸碌昏昧的精神氛围格格不入。1990年代中期、正是一个精神文化颓靡、意识形态混乱而物质欲望开始迅速膨胀的时期,而在王小波的作品――尤其是那些思想随笔和文化时评――中,却时时闪烁着睿智的思想光芒,其锋芒毕露的批判性言辞,也格外引人注目。他的锐利言辞中进发出来的精神辉光,有力地穿透了一个时代昏昧的天空,给许多迷茫中的年轻人以精神鼓舞。   《黄金时代》和《革命时期的爱情》是王小波的代表作,也称得上是现代汉语文学中的经典之作。革命有其神圣和禁欲的一面,也有其污秽和放纵的面,王小波笔下的革命时期,则显示出其被崇高理念压抑下的畸形肉欲的一面,或许可以看作表现“文革”时期社会精神生活的新途径。而王小波用人类始祖的黄金时代来比附这样一个畸形的时代,本身包含着强烈的反讽意味。这些作品中主人公王二,以其粗俗的形象,无端被卷入爱情、革命之类的场景中,把这些或优雅或崇高的事业搅乱,化作一出黑色幽默风格的荒诞剧。“文革”期间的一对男女的情欲生活,正如维多利亚时代的“地下小说”中的情欲世界一样,充满了荒诞和狂乱。在一个变态的环境中,情欲本身的纯粹性与外部压抑机制构成了深刻的紧张。情欲以其自身的荒诞和迷乱,挑战了外部世界道貌岸然的秩序,同时也照见了道德家内心的淫秽。   王小波显然是一个喜欢恶作剧的颠覆分子,总体化的历史叙事、??整的记忆,在他的笔下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打击。在王小波笔下,历史与现实总是显示出相似的面貌,构成了相互映照的镜像。无论是写“文革”还是古代历史(如《万寿寺》、《红拂夜奔》),时间并不按照既定的顺序来展开,完整的叙事线索经常被主人公(王二或“我”)不断的插叙所打断。主人公仿佛飘荡在过去与当下之间的幽灵,而主人公的情欲,则是联结过去和当下的一种强力黏合剂。情欲本身就是反时间性的,情欲的冲动性和迷狂特质,在王小波那里就是对于外部的物理时间强权的反叛和颠覆,同时也成为对如何外部强权和秩序的反叛和颠覆。   错乱的叙事时间,就是种“反乌托邦”时间。在王小波那里,这种“反乌托邦”时间不仅指向过去,同时也指向未来。如《白银时代》和《2010》,这两部作品均可归为所谓“反乌托邦”小说一类。而王小波的真正价值,在其独特的语体和文体方面。《白银时代》写的是一个发生在未来世界里的故事。主人公“我”在一个写作公司就职,其主要工作就是写小说。他连日来一直在绞尽脑汁地拼凑一篇《师生恋》的作品,但总是不能使其上峰满意,每一稿送上去即被“枪毙”了。他本人作为该公司的一位小头目,也总是毫不留情地枪毙其下属的作品。根据公司的原则,“我们总是枪毙一切有趣的东西。这是因为越是有趣的东西,就越是包含着恶毒的寓意。”这就是所谓“白银时代”的奇怪的文艺政策。对于我们这个时代的写作者来说,它并不陌生。从中,我们并不难发现王小波的现实批判精神。未来成为当下的一个镜像。   在《白银时代》中,王小波涉及了一个更为复杂的“存在”难题。这个难题首先表现为写作的困境:在“白银时代”,写作之可能面临的危机。方面,作为写作者的“我”必须依靠某种写作的幻想才能保证个人的生存,另一方面,写作(首先是“想像”)在现实面前显得苍白无力,它几乎没有可能克服现实政治的权威及其荒谬的写作原则。王小波的写作,揭示了一个深刻的“写作悖论”(它同时也是“存在悖论”)。然而,更诡的是,正是这种对写作绝望,才使得写作本身充满了希望。这也正是王小波的写作本身的意义。“白银时代”的写作原则不允许揭示生存的危机,也不允许“有趣”,而《白银时代》的写作恰恰是对“白银时代”写作原则的反动:荒诞的情节,混乱的逻辑,支离破碎的想象片断,各种话语规则的混杂、误置和颠倒,对各种“元话语”系统的戏谑性模仿,还有真正“王小波式”的诙谐:机智、放诞,而又恰到好处……这一切,构成了王小波的带有“狂欢化”倾向的话语风格。   王小波正是那种根本不顾忌现行理论时尚的写作者。他的写作的独立性和特殊性,使人们很难将其归类。王小波的写作以其特有的书写“秩序”(它的本质恰恰是“无秩序”),抵制和颠覆了现实的秩序。它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