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玲和“梆子”缘分.doc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王洪玲和“梆子”缘分

王洪玲和“梆子”缘分   她把唱腔演绎得收放自如,做到了满宫满调,字正腔圆,韵味十足。她是一个注定是要与河北梆子结缘的女人。   “梅花奖”是中国戏剧演员终身追求的最高目标。为了摘取这个奖项,中国的戏剧演员不惜为之付出鲜血和汗水。因为,只有“梅花奖”才是对戏剧演员付出的最好回报。   2002年底,河北省梆子剧院青年演员王洪玲带着《杀妻》和《大登殿》两出折子戏以及由剧院新编的历史剧《浣纱女》晋京参加本届“梅花奖”角逐。经过一路过关斩将,王洪玲以细腻的表演,高亢清脆的嗓音和过硬的基本功折服了评委和现场观众,一举摘得了有着戏剧“奥斯卡”之称的“梅花奖”。   面对这来之不易的荣誉,王洪玲感慨万千。望着手里的奖杯,王洪玲想得很多。她想到了父亲和他的板胡,想到了培养自己现已故去的老师,还有剧院领导对自己帮助和支持,还有很多很多为自己成功默默奉献的人……      父亲的板胡      王洪玲祖籍河北徐水,父亲是位河北梆子老艺人。板胡是河北梆子的主乐器,定音、立调都靠板胡,板胡在河北梆子中所起到的作用和京剧里的京胡是一样的。王洪玲的父亲就是剧团里主操板胡的。从出生那天起,王洪玲听得最多的并不是母亲的柔声抚慰,而是父亲辽亮的板胡声。   或许王洪玲注定是要与河北梆子结缘的,当同年的孩子们开始在外面疯跑的时候,8岁的王洪玲却被父亲的板胡声所吸引,那高亢委婉的板胡声是如此魔法般地牵动着一个孩子的心。当父亲发现女儿对板胡声音的专注和执着后,老艺人认为女儿是棵学习河北梆子的好苗子。虽然知道学戏很难、很苦,但是,老艺人首先说服了自己,毅然做了女儿的启蒙老师。   从此,年幼的王洪玲开始了自己的戏剧人生。每天天不亮,王洪玲就被父亲叫醒,开始吊嗓练声,接受基本功的训练。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无论寒冬酷暑,当人们还在熟睡的时候,父亲高亢的板胡声和女儿青涩稚嫩的唱腔就开始在黎明飘荡。虽然父亲心疼女儿,但他深知,学戏没有捷径可走,不吃苦难以成才,好“角儿”都是苦练出来的。王洪玲学河北梆子最初只是觉得板胡的声音好听,好??心驱使自己学戏的成份占了很大的比例,因此,当她真正感觉到学戏太苦而想退缩的时候,王洪玲发现自己已别无选择。父亲的严厉让她没有退路,必须咬牙坚持下去。      就这样,当别的孩子还在父母怀里撒娇的时候,王洪玲已经把《宝莲灯》中“陈香救母”的段子唱得有模有样儿了。在父亲的板胡声中,王洪玲长到了11岁。1978年,王洪玲以扎实出色的基本功,如愿以偿地考入河北省戏校河北梆子科,并师从有着“小金钢钻”雅号的著名河北梆子表演艺术家贾桂兰。      老师的教导      俗语说:“严师出高徒”。这句话用在贾桂兰和王洪玲师徒身上是最恰当不过了。“小金钢钻”贾桂兰对艺术要求非常高,60多岁时将王洪玲收为关门弟子,除了看中王洪玲的基本条件,更重要的是看中了王洪玲对河北梆子艺术的执着精神。   进入戏校的第一个春节,其他的孩子高高兴兴准备回家与父母团聚,11岁的王洪玲早就开始搬着手指头算日子,就等着过年回家。然而,其他的孩子或被父母接走,或自己离开,而惟独王洪玲被贾桂兰留下,不准回徐水老家过年。整个寒假都在贾老师家呆着,和贾老师睡一个屋,随时上课。对于这样的“小灶”,11岁的王洪玲无论如何也不能理解,除了背着人偷偷哭鼻子,还在心底里每天诅咒老师是魔鬼。   哭归哭,骂归骂,到头来,戏还得学,功依旧得练。1978年的时候,石家庄还没有现在这么大,当时的梆子剧团周围全是庄稼地。夏天蚊叮虫咬,冬天冰寒料峭,环境非常艰苦。尽管如此,王洪玲不得不在老师的“压迫”下,每天还得冲着菜地喊嗓子,面对墙壁练喷口儿。当时,王洪玲学的是青衣闺门旦。大段大段高难度的唱腔让许多戏剧演员望而却步。然而,“教子”又正是考察一个女演员功底必不可少的大关口,女演员拿下了“教子”,其他戏中的唱段就不在话下了。凭着不服输的劲头儿,加上自己良好的天赋,还有恩师贾桂兰的悉心指导,王洪玲硬是将“教子”生生拿下,高音唱得清丽激昂,低音唱得婉转深沉。   贾桂兰为了锻炼王洪玲的吃苦精神,经常是一个唱段唱不好,甚至一句唱腔不够准确就让她唱一天。从吐字到运腔,一招一式,决不含糊。以至到了今天,王洪玲竟然养成了经常自己和自己较劲的习惯。   6年以后,王洪玲从河北戏校毕业,回过头来才发现,过去在老师贾桂兰严厉管教中吃的苦头都化作了今天扎实的基本功,这些曾经让王洪玲无比痛恨的苦头儿竟然让自己受益匪浅,终身受用。      自己的努力      河北梆子在浩瀚的中国戏剧海洋里,只能算是一滴小水珠。作为一个地方小剧种,不论是剧目还是演员,要想被全国的广大观众所认识、熟悉、接纳和喜爱实在是太难了。但是,世世代代的河北梆子演员通过自己的努力走出了河北,走出了中国。   王洪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