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六味地黄丸药理分析及科学应用
六味地黄丸药理分析及科学应用
【关键词】 六味地黄丸;药理分析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6.509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6-1637-01
六味地黄丸是中医滋阴补肾和异病同治的代表方剂,历经数百年医家的运用经久不衰,是祖国传统医学的奇葩。笔者结合工作实际谈谈对六味地黄丸的认识。1 配伍分析
1.1 方之组成 六味地黄丸出自宋代医家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卷下》。此方系将张仲景金匮肾气丸除去桂枝、附子二味药,以熟地黄取代干地黄演变而来,具体组成为:熟地黄八钱、山茱萸四钱、干山药四钱、泽泻三钱、牡丹皮三钱、白茯苓三钱。六味中药为末,炼蜜为丸。
君药,熟地黄。熟地黄味甘性微温,归肝、肾经,具有补血滋阴,益精填髓的功效。主治肾阴虚,腰膝酸软,骨蒸潮热,消渴内热,盗汗遗精,血虚萎黄。《珍珠囊》谓其“主补血气,滋肾水、益真阴” 。《本草纲目》:“???骨髓,长肌肉,生精血。补五脏内伤不足,通血脉,利耳目,黑须发。”
臣药,山茱萸与山药。
山茱萸味酸涩性微温,归肝、肾经,具有补益肝肾,收敛固涩的功效;主治腰膝酸痛,眩晕耳鸣,遗精遗尿,崩漏带下,体虚欲脱,心虚怔忡,肾虚气喘,五更泄泻。《医学衷中参西录》谓其“能收敛元气,振作精神,固涩滑脱”。
山药,味甘性平,归脾、肺、肾经,有益气养阴、补脾肺肾、固精止带之功效。主治脾虚泄泻,肺虚咳喘,虚热消渴,肾虚遗精、带下、尿频。《本草纲目》:“益肾气,健脾胃,止泄痢,化痰涎,润皮毛。”
佐药,泽泻、牡丹皮和茯苓。泽泻味甘淡性寒,归肾、膀胱经,有渗湿利水,泄热之功,主治小便不利,痰饮眩晕,热淋涩痛,高脂血症。《本草纲目》曰“仲景地黄丸,用茯苓、泽泻者,乃取其泻膀胱之邪气,非引接也”。
牡丹皮味苦辛,性微寒,归心、肝、肾经,具有清热凉血、活血散瘀的功效,主治斑疹吐扭,阴虚发热,骨蒸无汗,痈肿疮毒,闭经痛经,跌打损伤。《本草纲目》:“和血、生血、凉血,治手足少阴、厥阴四经血分伏火。”
茯苓味甘、淡,性平,归心、肺、脾,肾经,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安神之功能,主治痰饮眩悸,脾虚食少,水肿尿少,心神不安,惊悸失眠。
1.2 方之特点 六味地黄丸为通补开合之剂,它的显著特点是“三补三泄,补中有泻、寓泻于补”。
三补:熟地滋补肾阴,填精益髓;山茱萸滋养肝血而涩精,淮山药补益脾阴而固精。三者相配肾、肝、脾三阴并补,而偏于补肾阴,“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三泻:泽泻泻肾利湿,防熟地滋腻;丹皮清肝泻火,制山茱萸之酸收;茯苓淡渗湿健脾,助淮山之健运。三药泻上炎之虚火,渗下趋之湿浊,平其偏胜以治标。2 药理分析
2.1 单味药药理分析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熟地黄含梓醇、地黄素、甘露醇、VitA、氨基酸和糖,有强心、利尿、降血糖和升高外周白细胞,增强免疫功能等作用;山药富含胆碱、植酸、维生素、甘露聚糖等,有滋补、助消化、止咳祛痰、脱敏降血糖等作用;山茱萸含有皂甙、苹果酸、VitA及维生素A,具有利尿、抗癌、降压、抗组织胺作用。
茯苓含有茯苓聚糖、卵磷脂、葡萄糖、蛋白质、组织酸,具有利尿、镇静和降低血糖的作用;牡丹皮含芍药甙、牡丹酚甙、挥发油,有抗炎、镇静、降温、解热、解痉、镇痛等作用;泽泻含三萜类化合物、生物碱、天门冬素树脂等,有利尿、降压、降血糖和抗脂肪肝作用,对金葡菌、肺炎杆菌、结核杆菌有抑制作用。
张明昶等人的研究指出熟地黄、山茱萸、山药(三补)的功效与Fe,Cr,Co,Mn的作用相关;茯苓、牡丹皮、泽泻(三泄)的功效与Zn,Cu的作用相关。他们认为中医组方原则及药物功效与微量元素密切相关。[1]
2.2 全方药理分析 笔者综合分析了近年来学者对六味地黄丸全方的药理研究,已证实的药理作用有:①调节免疫作用,增强细胞免疫、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增强诱生干扰素;②抗衰老作用,调整微量元素,抗氧化、增强抗应激及抗体生成;③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降血压、降血脂、抗心律失常、抑制血小板聚集、抗动脉粥样硬化、改善血液流变性、抗心肾缺血;④抗肿瘤、抗突变、减轻放化疗毒副作用;⑤调节泌尿生殖系统功能;⑥抗胸腺和脾脏萎缩作用;⑦对神经保护作用;⑧保肾、保肝作用;⑨改善内分泌功能,抗甲状腺功能亢进、防治糖尿病、抑制糖尿病胰岛β细胞凋亡;⑩对骨骼组织的影响,治疗骨性关节炎,防治骨质疏松。3 临床应用
六味地黄丸最早用于“治小儿肾怯失音,自开不合,神不足,目中白睛多,面色白光白等” 。[2]如今六味地黄丸临床应用广泛。尹英杰分析归纳了1949-2002年国内外公开出版的3289篇与其临床应用有关的文章,发现六味地黄丸可以治疗儿、内、妇、外、男、骨科的435余种常见疾病和疑难杂症,像糖尿病、高血压、慢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