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骤停恢复自主循环后脑复苏护理.docVIP

心脏骤停恢复自主循环后脑复苏护理.doc

此“医疗卫生”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心脏骤停恢复自主循环后脑复苏护理

心脏骤停恢复自主循环后脑复苏护理   【中图分类号】R541.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6-0215-01   【摘要】:综述心脏骤停恢复自主循环后脑复苏的护理。主要做好全脑神经系统的保护,包括低温疗法和高压氧仓治疗的护理及脑水肿的防治,那保护剂的使用。还要做好基础护理。   心脏骤停是临床上常见的急症,病死率很高。但随着心肺复苏技术的普及和急救体系的完善,越来越多的患者发生心脏骤停后能得到早期救治。然而,在自主循环恢复后仍有许多患者死亡。复苏后期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大脑缺血缺氧性损伤[1]。因而在成功恢复自主循环后保护或尽可能恢复完整的脑功能显得更为重要。现就心脏骤停恢复自主循环后脑复苏的护理综述如下。   一. 全脑神经系统的保护及护理   1. 低温疗法及护理措施 目前国际上将低温分为轻度(33-35℃)、中度(28-32℃)、深度(17-27℃)和超深度(≤16℃)。其中轻度和中度低温统称为亚低温。   1.1 亚低温疗法 亚低温可促进代谢率的恢复,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改善神经功能。当体温低于37℃时,每减低1℃,脑组织代谢率减少6.7%,颅内压降低5.5%。脑缺血后6小时内开始低温治疗能减少5O%神经细胞损伤,12小时内开始低温能明显减低神经细胞损伤,超过24-36小时开始低温无神经细胞保护作用,故亚低温时间越早越快越好。体温降至35℃是关键性温度点,33℃脑保护最好,温度控制在32℃- 34℃(直肠),治疗12-24小时,重视头部局部降温,使头温降至32℃左右[2]。降温须至病情稳定、皮层功能开始恢复,听觉出现为止;一般维持3-5日,必要时l周,若1周后意识仍不恢复,则无继续降温的价值。   1.2 深低温疗法 最近的研究发现大脑温度下降得越低,神经细胞能量代谢和耗氧量越少,脑细胞保护效果越好,可以有效地阻断严重脑缺血性疾病时脑神经细胞的病理损害过程[3]。   1.3 护理措施 实际工作中低温治疗多以头部降温为主。在缺氧后的10 min 内是防止脑细胞损害的关键时刻,应在此时间内给予患者置冰帽和冰敷体表大血管处,强调早期快速、深度适当、足够持久。低温治疗过程中应加强体温监测,注意心律失常、局部皮肤冻伤及枕后受压缺血[4]等并发症的出现。复温过程中,随时监测肛温、体温的上升速度,以每小时0.3-0.5℃速度为宜,密切观察患者的各种生理反应是否恢复及开始恢复。   2. 高压氧治疗与护理 高压氧治疗是缺血性脑损伤的重要辅助治疗手段之一[5]。一般选在心脏情况较为稳定后实施。进入高压氧舱前应备好急救所需的各种药物及器械用品。升压及稳压阶段应密切注意患者的血压、呼吸、心率以及神志、瞳孔变化,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肺氧中毒等并发症的发生。减压阶段, 应保持各种导管、引流管的通畅。对于有创伤或手术切口的患者创口应加压包扎, 以防出血。减压过程应注意保暖并加强输液通道的管理,以防止输液管胀爆或产生气泡至空气栓塞等并发症的发生[6]。   3. 防治脑水肿 脑缺血再灌注后,细胞膜损伤、兴奋性氨基酸的毒性及中性粒细胞活化等多种因素可促进脑水肿的发生。目前临床防止脑水肿的方法主要是使用渗透性药物如甘露醇、高渗盐溶液、白蛋白等。使用过程中注意监测血压、水电解质、肾功能的动态变化。   4. 脑保护剂使用 许多脑保护剂如氧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等)、抗氧化剂(胞二磷胆碱等)、钙通道阻滞剂(尼莫地平等)、神经节苷脂(GM1)等,在实验研究中均显示出有不同程度的脑保护作用,但在临床研究中却未能获得满意效果[7]。最近研究发现水解酶抑制剂乌司他丁(UTI)对脑缺血一再灌注损害有保护作用,用法为20万-4O万单位/6小时[8]。   二. 基础护理与监护   机体重要脏器功能及微环境的稳定是保证脑复苏的基础,因此加强监护与护理显得十分重要。复苏后的病人呼吸功能尚不健全,常需机械通气。施行机械呼吸时应加强呼吸指标监护,及时调整参数。心肺复苏后应24h连续监护循环功能,保持血压稳定,维持心率在70-100次/min。肾功能损害在复苏后的病人中亦较为常见,需及早行透析治疗,保证机体内环境稳定。循环恢复后应严密观察患者意识状态、瞳孔变化、肢体活动度以及抽搐情况。心脏骤停后需进一步进行脑复苏的患者需给予足够的热量补充,条件允许可经肠内补充,否则行全静脉补充。热量一般按167.3 kJ/kg-209.1kJ/kg[9]。应严格执行各种无菌操作制度,加强呼吸道及口腔的管理,勤于翻身,预防褥疮发生。   三. 展望   神经功能损伤后的修复与再生目前仍是世界性的医学难题,尤其是像这种心脏骤停后全脑神经功能的损伤,要想达到损伤前的状态就目前的医学技术而言更是难上加难,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人们对大脑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