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FC支付研究报告.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NFC支付研究报告

NFC支付研究报告 早年,在支付宝、微信等扫码支付大行其道之前,NFC支付便已经成熟,但由于当时涉及的产业链过长,涵盖了银行、银联、移动通讯商、手机制造商、技术(专利)提供商多方主体,因此始终难以做到利益均分,反而给了扫码支付抢占市场“蛋糕”的机会。随着中国银联携手Apple Pay,NFC支付能否抢回这块失去的“蛋糕”? 决定Apple Pay前景的三大要素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大前提,Apple Pay会受到央行等监管层的认可吗? 银联的主业是清算,例如银行卡跨行支付是银联清算的业务来源,银联要保住银行卡在支付领域中的核心地位。把支付业务留在银行账户中,再由银联等清算机构承担清算业务,这是目前依然维持的“支付-清算”二级体系的一种。该体系的好处在于监管机构通过银行体系,实时掌握现金流情况,履行反洗钱职能,维护金融安全。 而二维码支付基于支付公司的“虚拟账户”,监管掌控力下降,不利于履行反洗钱职能,维护金融安全。 其次,Apple Pay等NFC支付和扫码支付的使用,便利性如何?只要对支付流程进行分析便可一目了然。 Apple Pay的NFC支付:收银员输入POS信息—按下iPhone的主页键(无需真正解锁手机)—靠近POS刷手机—输入银行卡密码—完成。 二维码支付:解锁打开手机—打开支付APP(支付宝或微信等)—打开自己支付码—被扫—输入密码(小额则免密码)—完成。 上述对比之后可见,Apple Pay的付款流程其实更为简便。此外,Apple Pay前期的设置也十分便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打开在iPhone的“设置”应用,点击“通用”一览,找到“语言与地区”一栏,点击进入,点击地区一栏,选择“美国”一栏。在完成上述操作后,返回主屏后打开Passbook应用,点击其中的“设置Apple Pay”选项,点击继续,再点击“添加新的信用卡或借记卡”中一栏,随后采集银行卡信息即可设置完成。 找到在支持的商店中,目前支持Apple Pay的设备包括iPhone 6s、iPhone 6s Plus、iPhone 6、iPhone 6 Plus和Apple Watch。 此外,便利性虽好,但银行卡信息的安全性更为重要。对此,Apple Pay有多少底气? 从多方业内人士处了解,其实,Apple Pay不会保存你的交易信息,因此无法通过这些交易对你进行追踪。而最近的购物付款信息会保存在Wallet中,方便事后进行查看。另外,由于银行卡不用在支付时取出,因此收银员也不会看到你的姓名、卡号或安全代码,这无异于多了一层隐私保护,有助保障信息安全。 要做到上述几点,从技术角度来看,用户在添加信用卡或借记卡时,实际的卡号既不存储在设备上,也不存储在Apple的服务器上。系统会分配一个唯一的Device Account Number设备账号,对该账号进行加密,并以安全的方式将其存储在与装在设备上的安全单元(Secure Element,简称“SE”)安全芯片中。 另外,王剑也指出,为了避免手机丢失以后导致SE中的银行卡号等敏感信息泄漏,Apple Pay还搭载了Tokenization技术,将卡号等敏感信息转换为随机生成的一次性使用的虚拟代码,即Token,支付时由云端下发至手机(也可提前预存几个Token在手机中,这样支付时手机可不联网),手机再向POS机传送Token,POS机将Token传回云端,完成验证后实现付款。而且,Token仅能在该笔交易中一次性使用(一次一密),有效期极短,即使被破解盗走,其他场景中也无法使用。 NFC支付短期阻力仍存 尽管Apple Pay的前景光明,但对于中国银联NFC支付这一模式本身而言,短期而言仍存在一定阻力。 最主要的原因在于——NFC支付一度输给扫码支付的市场份额并非一朝一夕能抢回来的。 起初,支付涉及的SE装在移动通讯商的SIM卡中,NFC控制器和天线则装在手机中,再加上其他有关技术,整个过程涉及到银行、银联、移动通讯商、手机制造商、技术(专利)提供商多方主体。因此各方利益难以平衡,耽误了NFC的推进时间,这也是扫码支付发力抢占市场份额的黄金时期。时至今日,微信、支付宝等已经在各大商铺和便利店铺开,切换使用习惯需要时间。 近期,易观智库也指出NFC的几个短板。首先,中国银联NFC支付的终端设备链条不够完善。中国银联的“云闪付”需要具有NFC功能的手机和一台具有“闪付”标识的POS机来完成。但事实上,全国目前NFC手机终端整体占比只有25%,银联全国1000多万台POS终端中,“闪付”终端也仅有300万台。 另一方面,可以且愿意使用中国银联NFC支付的用户较少。微信支付季度活跃人数1.5亿人次,支付宝季度活跃人数有1.9亿人次,而可以使用NFC功能的手机终端较少,季度活跃用户数就更少了。 此外,中国银联NF

文档评论(0)

cgtk18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