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媒介市场化、商业化进程背景下媒介从业者社会责任缺失及解决方法
媒介市场化、商业化进程背景下,媒介从业者社会责任缺失及解决方法 一、中国传媒市场化进程 1、市场化的萌芽时期——19世纪初至20世纪初 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经济由完整的封建经济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演变。清代民间报房《京报》,开始主要靠发行来收回赢余。京报》具有某种市场化的性质,主要是说它比官办报较多脱离了集权统治,有了些自主性,把信息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在社会上出售。 2、市场化的初步探索阶段——20世纪初叶到40年代末期 这一时期,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报纸进行了市场化的初步探索,在市场化探索的舞台上基本是民族资产阶级商业报纸在唱主角。 国民党党报企业化——国民党《中央日报》1940年以前全靠政府输血维持各项开支,1946年7月,为摆脱沉重的宣传经费包袱,曾推行了股份制,实施了党报企业化措施。客观上使个别《中央日报》地方版取得了暂时的局部性的经济效益。 还有《新民报》《新记大公报》《申报》《新闻报》等 3、市场化的第一次尝试——1949年到1956年 在中国共产党未取得全国政权之前,办报是经济供给制。建国后,百废待兴,报纸数量增加,政府财政负担重。国家采取一些措施促使报纸注重从市场上的读者和广告主那里获得经济效益,从而减少国家财政补贴。 4、中国传媒非市场化阶段 50年代初,政府开始有计划对私营报纸进行公私合营,1957年,取消了经营方针,将报纸逐渐纳入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体系,到60年代中期,中国经济中“市场”因素完全为“计划”因素所代替,原来非私营的媒介中经营的因素也完全消失,媒介整体完全成为意识形态的媒介,这种历史一直持续到70年代末。 5、第二次市场化进程——70年代末至今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整个社会经济领域的变革已经逐步开始,这种变革使“市场”逐渐为企业重新认识,1978年,《人民日报》等多家首都新闻单位要求试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方针,希望通过适度自主经营而获得一些经济收入,媒介市场化再次提出。进入90年代,伴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媒介市场化步伐明显加快了。 实施媒介市场化近20年多来,中国媒介面向市场,实行企业化管理,逐步走上了健康的道路。从发行上的公费订阅到自费订阅,从计划生产到市场竞争,从纯粹的事业单位到庞大的经济实体。广告收入已经成为媒介经济的主要来源,中国媒介也成为了我国经济建设中一支不可或缺的生力军 二.媒介商业化 媒介的商业化趋势,从媒介由政党报转化为私人办报时,就已经初露端倪,然而,媒介商业化在当代迅速发展,却有其独特的历史和现实原因。 1、媒介性质变化 最早的报纸,一般是政党报,以政治宣传为目的,经济利益不在考虑之列。后来各个媒介实行独立的编辑方针,经济上依靠市场,自负盈亏,获取利润成为这些媒介经营目的之所在 2、受众需求变化 媒介市场高度发达,媒介种类和数量有极大的增长,媒介的信息供应量也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特别是有线电视、卫生电视、网络等新兴电子媒介的迅猛发展,令受众选择范围大大开拓。媒介处于激烈的甚至是过于残酷的市场竞争下,为了生存,只能“标榜”自身的商业化性质,以中间立场吸引受众,采取各种形式“推销”自己,吸引“眼球”,获得市场。 3、国家政策变化 这一时期,欧美各国也不约而同地出台了多种政策,为商业化媒介营造了一个宽松的社会政治环境。 三.媒介市场化,商业化对媒介从业者社会责任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传媒业迅速发展,报纸种类从不到200种增加到2000余种,期刊由几百种增加到9000多种,广播电视的人121覆盖率达到94%,拥有10亿听众和观众,形成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广播电视网。互联网上的网民数量更是达到3.38亿(2009年6月底数据)之众。蓬勃发展的传媒业.使大众传媒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影响和作用与日俱增。同时也加剧了各媒体间的竞争。为吸引受众注意力,赚取乘数倍的经济效益,媒体低俗化之风日盛。家长里短、流言飞语屡见报端,暴力色情充斥网络,成为媒体建设中的突出问题。 1、媒体缺位 媒体虽然认为报道有利于社会公共利益,但根据以往惯例或潜规则认为报道出去会有风险,而自觉地保持沉默。失语的现象有全国性的,有地方性的,有时还会呈现出集体性特征,故又称“集体失语”。 2. 媒体寻租 有偿新闻或“媒体(从业人员)受贿”。这是一种利用采访报道权牟取媒体或从业人员私利的行为.最基本的方式是利用新闻报道权,来达到向报道对象“寻租”的目的 3. 媒体媚俗、造假、侵权 一些媒体为吸引受众眼球,大肆炒作传播感官刺激的内容,忽视了公正客观严肃的准则。有些媒体甚至不惜造假、杜撰奇闻逸事,以投观众所好。与此同时,媒体报道侵权事件也层出不群,为出新出奇,媒体暗访偷拍成风,侵害被采访和报道对象的隐私权、肖像权.新闻侵权官司不断。 4. 媒体报道跟风现象严重 目前很多媒体缺乏独立创新能力和认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