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品牌消费电子研究报告.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日本品牌消费电子研究报告

日本品牌消费电子研究报告 曾几何时,国内的消费电子市场统统被“洋货”占据。尤其是日本品牌消费电子,更是贯穿了两三代人的记忆。索尼Walkman/游戏机/耳机/手机电视、松下洗衣机/电视/电池、夏普彩电等,当初都是人们炫耀的“资本”。但到现在,日本品牌消费电子却消失在我们眼前。不仅各大卖场难觅踪影,就连无所不包的电商平台上,其销售量也低迷不振。 利润走低:做产品不如吃专利 在什么值得买这一推荐优惠商品的网站上,索尼、夏普彩电等成为频繁出现的主角。堪与国产彩电媲美的价格,让其一度成为关注热门。但在这背后,却凸显出日本品牌消费电子的无力。利润持续走低,成为当下日本品牌消费电子的软肋。 以最受关注的智能手机为例,2015财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索尼移动通讯业务的销售收入为2805亿日元,同比下降16.3%。同时营业亏损229亿日元。而IHSTechnology提供的数据显示,索尼手机的出货量每个季度都在下降,今年第二季度全球市占率大概仅有2.5%,比一季度降低0.2%。营收、利润的双双下降,让日本消费电子品牌不堪重负。 相比做产品出力不讨好,日本消费电子品牌当下似乎更喜欢靠专利攫取利润。有的是依赖专利授权创收,有的甚至是直接出售专利弥补公司运营的亏损。索尼就是依靠不断的专利授权,来创造收入。而在去年,联想正式购买NEC在全球多个国家申请的逾3800项专利组合,涵盖大量3G/LTE移动技术和标准。 今年11月底,正在实施经营重组的夏普就被爆出将加强向中国和印度提供液晶专利和技术的消息。其中,中国方面,京东方科技集团等成为候补企业,预计夏普将获得数亿日元的收入。印度方面,夏普也已开始讨论以70亿日元左右的价格向印度企业Sterlite Technologies提供用于电视的大型液晶屏的生产技术。可见,产品利润的走低,让日本消费电子品牌对专利的依赖性更强,后者也成为前者手中的赚钱“法宝”。 产品更新太快:擅长做技术不如做营销 立石泰则所著的《死于技术:索尼衰亡》一书中就提到,技术是索尼成名立万的根本。但最后,索尼的衰亡也是过度依赖于技术。长久以来,日本消费电子品牌都痴迷于技术的提升,迷信“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原则。但在当下,消费电子产品更新迭代速度加快,技术的“超进化”被置于一旁。只要保持足够的表面噱头,就能够吸引到消费者的关注。真正隐藏于产品内部的技术创新,反而容易被忽略。 尤其是在国内,擅长做技术真的不如做营销。小米、魅族、乐视等消费电子品牌的强势,都与营销层面的多元化举措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国内,很少看到日本消费电子品牌的花样营销。还只是在做高大上的电视、互联网广告,根本没有接地气。在“得屌丝者得天下”的现在,日本消费电子品牌的发力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全球移动互联网大潮的来临,让传统硬件制造的优势快速衰弱,日本消费电子品牌赖以生存的基础已然不复存在。雪上加霜的是,日本消费电子品牌对智能化的创新又不敏感,对销售、营销策略的调整不够灵活,最终让其败给中国消费电子品牌。 整合风险太高、难度太大:产业链出现更多分支 日本消费电子品牌也早就意识到自身存在的危机,也曾做出诸多举措,却都没能真正挽救自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品牌滑向无底深渊。究其原因,在于整合的风险太高、难度太大。而风险和难度不仅来自于产业链层面,也来自人事层面。 比如《死于技术:索尼衰亡启示》一书中就有很形象的一段话:“公司的组织结构确实是在不停地变化,但这对我们的日常工作没有什么特别的影响。即使(所属)的组织名称变了,工作地点和是和从前一样,没有什么大的变化。不管是叫eHQ、GH,还是电子HQ,跟我们都没关系。” 这里说的是索尼为革新做出的多种改变,却被中低层职员无视的情况。日本消费电子品牌此前采用的终身制,磨灭了绝大多数人的激情,产生了极大的惰性,整合之路颇为艰难。 从产业链层面看,产业链快速下沉、细分化是不争的事实。越来越多个性化分支产品的出现,让习惯集中化研发、生产的日本消费电子品牌难以跟上形势。再加上越来越多的技术被后来者替代,让日本消费电子品牌深陷泥淖无法自拔。 如果日本消费电子品牌自己都不想着对症下药,谁又能救它们呢?

文档评论(0)

cgtk18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