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林木病理.doc.doc

  1.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林木病理.doc

林木病理学 绪论 植物病害的类型 (一)根据致病因素的性质分:侵染性病害、非侵染性病害 (二)根据病原生物的种类分:真菌病害、细菌病害、病毒病害、线虫 病害以及寄生性种子植物引致的病害等。 (三)根据病原物的传播途径分:气传病害、土传病害、种传病害以及虫 传病害等。 (四)根据表现的症状类型分:花叶病、斑点病、溃疡病、腐烂病、枯萎 病、疫病、癌肿病等。 (五)根据植物的发病部位分:根部病害、叶部病害、茎秆病害、花器病 害和果实病害等。 (六)根据被害植物的类别分:大田作物病害、经济作物病害、蔬菜病害、 果树病害、观赏植物病害、药用植物病害等。 (七)根据病原物生活史分:单循环病害、多循环病害。症状类型主要有11种 1、白粉病类 2、锈病类 3、煤污病类 4、发霉 5、斑点病类 6、炭疽病类 7、溃疡病类 8、腐朽病类 9、变色 10、畸形、肿瘤、丛枝、萎缩等 11、萎靡四、植物病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1.降低产量:1845年爱尔兰马铃薯晚疫病大流行,马铃薯几乎绝收。1950 年我国小麦锈病大流行,减产120亿斤。1996年玉米弯孢菌叶斑病在中国 辽宁流行,绝收25万亩,损失 2.5 亿Kg。全世界农作物因病害减产: 粮食10%、蔬菜40%。 2.降低品质:水稻发生稻瘟病使碎米率增加;甜菜得褐斑病后,含糖量大 大减少;小麦患锈病后而面筋减少。 3.产生有毒物质,使人畜中毒:甘薯黑斑病产生有毒物质黑疤酮,病薯喂 牛羊而导致气喘和死亡。小麦赤霉病的小麦生产面粉,人产生呕吐、腹 泻。 4.限制了农作物的栽培:由于一种病害发生在一地区不能栽植,在辽宁省 由于红麻炭疽病而40年未能种植。广东省由于木瓜病毒病至今不能栽植。 5.影响农产品的运输和贮藏:白菜软腐病。水果产后病害。五、林木病理学的发展历史 林木病理学(森林病理学),是研究林木病害的症状、致病 原因、 第一章林木病害的基本概念一、 1林木病害定义 病原生物或不良的气象等非生物因素使林木在生理、组织或形态上发生的病理变化。可导致生长不良,产量、质量下降,甚至引起林木枯死和生态条件的恶化。造成经济上、生态上或景观上的损失。 林木病害 正确理解林木病害的概念,需要注意两个要点: 1)病害的发生是林木产生一系列病变的结果,在时间上有一定的病理程序。害虫和动物咬伤、机械损伤、风折、雪压和火灾等伤害没有引起林木发生病理过程,不能称为病害。 2)病害的定义是从人类的经济利益出发的,对于那些不引起经济损失,反而有利于人类经济活动的特异性变化,也不能称为病害。如林木菌根菌在侵染根部后形成的菌套,豆科植物的根瘤。 二、林木病害发生的因素 1. 寄主:遭受病原生物侵染的林木称为寄主。 2. 病原(病原物或病原菌):直接导致寄主发病的因素叫做病原。其中,生物性病原称为病原物;引起病害的真菌和细菌统称为病原菌。 3. 诱因 (environmental factors):间接引起寄主发病的因素。 4. 生产活动 (people’s activities):种苗调运、耕作、抚育、施肥等。 三、病因与病害三角 1.病因 (1)生物因素 (2)非生物因素 (3)复合因素 2.病害三角 寄主 病原 环境 病害 四、林木病害对林木生理功能的影响 (1)水分和矿物质的吸收与输导 (2)光合作用 (3)养分的转移与运输 (4)生长与发育 (5)产物的积累与贮存(产量) (6)产物的消化、水解与利用(品质) 第二节林木病害的症状 ?症状是林木发病后外部显示的表现型。每一种病害都有它特有的症状表现,是我们描述、命名、诊断和识别病害的主要依据。 ? 症状:林木发病后出现的反常现象,包括病症和病状。 病状:是指发病林木本身所表现出来的反常现象。 病症:是指病原物在林木上表现出来的特征性结构。 一、病状的类型变色 1.变色(Discoloration):发病植物的色泽发生改变,本质是叶绿素 受到破坏,细胞并未死亡。 (1)花叶(mosaic):叶绿素减少,不均匀变色。 (2)褪色(fading):叶绿素减少,均匀变色,变浅。 (3)黄化(yellowing):叶绿素减少,均匀变色,变黄。 (4)斑驳(mottle):变色部分的轮廓不清。 (5)条纹(strip)、条斑、条点:单子叶植物的花叶。 (6)白化苗(whiten seedling):不形成叶绿素,遗传病害。 花叶:叶片色泽浓淡不均,深绿与浅绿相间夹杂。由病毒引起的病状。 黄化:叶片部分或全部均匀褪绿、变黄,或呈其它颜色。缺铁或钙含量过高 条纹:嫩茎、果实和叶片上表现出褪绿,间杂其他颜色或枯死的条斑。真菌、细菌,病毒 ? 白化苗:不形成叶绿素,遗传病害 病状的类型--坏死 2.坏死(necrosis):发病植物的细胞或组织坏死。细胞已死亡。 (1)叶斑(spo

文档评论(0)

cgtk18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