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总论本 ppt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10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药学总论本 ppt课件

第二节 中药的用法 二、应用形式 传统中药剂型中,有供口服的汤剂、丸剂、散剂、酒剂、滋膏剂、露剂,供皮肤用的软膏剂,硬膏剂、散剂、丹剂、涂擦剂、浸洗剂、熏剂,还有供体腔使用的栓剂、药条、钉剂等等。现代研制出了中药注射剂,以后又发展了胶囊剂、冲剂、气雾剂、膜剂等新剂型。 第二节 中药的用法 三、煎煮方法 1.煎药器具 最好用陶瓷器皿中的砂锅,砂罐。其次可用白色搪瓷器皿或不锈钢锅。煎药忌用铁、铜、铝等金属器具。 2.煎药用水 煎药用水必须无异味、洁净澄清,含矿物质及杂质少。 第二节 中药的用法 三、煎煮方法 3.加水量 一般用水量为将饮片适当加压后,液面淹没过饮片约2厘米为宜。 4. 煎前浸泡 多数药物宜用冷水浸泡,一般药物可浸泡20—30分钟。 第二节 中药的用法 三、煎煮方法 5. 煎煮火候及时间 煎一般药宜先武火后文火,即未沸前用大火,沸后用小火保持微沸状态,以免药汁溢出或过快熬干。 解表药及其它芳香性药物,一般用武火迅速煮沸,改用文火维持10~15分钟左右即可。 有效成分不易煎出的矿物类,骨角类、贝壳类、甲壳类药及补益药,一般宜文火久煎,使有效成分充分溶出。 第二节 中药的用法 三、煎煮方法 6.煎煮次数 一剂药可煎三次,最少应煎两次。 7. 入药方法 ⑴ 先煎 如磁石,牡蛎等矿物、贝壳类药物,因其有效成分不易煎出,应先入煎30分钟左右再纳入其它药同煎,川乌、附子等药因其毒烈性经久煎可以降低,也宜先煎。制川乌、制附片也应先煎半小时再入它药同煎,以确保用药安全。 第二节 中药的用法 三、煎煮方法 7. 入药方法 ⑵ 后下 如薄荷、白豆蔻、大黄、番泻叶等药因其有效成分煎煮时容易挥散或破坏而不耐煎煮者,入药宜后下,待他药煎煮将成时投入,煎沸几分钟即可。大黄、番泻叶等药甚至可以直接用开水泡服。 第二节 中药的用法 三、煎煮方法 7. 入药方法 ⑶ 包煎 如蒲黄、海金沙等因药材质地过轻,煎煮时易飘浮在药液面上,或成糊状,不便于煎煮及服用,车前子、葶苈子等药材较细,又含淀粉、粘液质较多的药,煎煮时容易粘锅、糊化、焦化,辛夷、旋覆花等药材有毛,对咽喉有刺激性,这几类药入药时宜用纱布包裹入煎。 第二节 中药的用法 三、煎煮方法 7. 入药方法 ⑷ 另煎 如人参等贵重药物宜另煎,以免煎出的有效成分被其他药渣吸附,造成浪费。 ⑸烊化 如阿胶等胶类药,容易粘附于其它药渣及锅底,既浪费药材,又容易熬焦,宜另行烊化,再与其它药汁兑服。 第二节 中药的用法 三、煎煮方法 7. 入药方法 ⑹ 冲服 如芒硝等入水即化的药及竹沥等汁液性药材,宜用煎好的其它药液或开水冲服。 第二节 中药的用法 四、服药方法 (一)服药时间 适时服药 。 清晨空腹时,所服药物可避免与食物混合,能迅速入肠中,充分发挥药效。峻下逐水药晨起空腹时服药,不仅有利于药物迅速入肠发挥作用,且可避免晚间频频起床影响睡眠。 第二节 中药的用法 四、服药方法 (一)服药时间 饭前。驱虫药、攻下药及其它治疗胃肠道疾病的药物宜饭前服用。因饭前服用,有利于药物的消化吸收,故多数药都宜饭前服用。 饭后。药物与食物混和,可减轻其对胃肠的刺激,故对胃肠道有刺激性的药宜饭后服。消食药亦宜饭后及时服用,以利充分发挥药效。 无论饭前或饭后服,服药与进食都应间隔1小时左右 。 第二节 中药的用法 四、服药方法 ㈠ 服药时间 特定的时间服用。安神药用于治失眠,宜在睡前30分钟至上小时服药,缓下剂亦宜睡前服用,以便翌日清晨排便,涩精止遗药也 应晚间服一次药,截疟药应在疟疾发作前两小时服药,急性病则不拘时服。 第二节 中药的用法 四、服药方法 ㈡ 服药多少 一般疾病服药,多采用每日一剂,每剂分二服或三服。病情急重者,可每隔四小时左右服药一次,昼夜不停,使药力持续,利于顿挫病势。 第二节 中药的用法 四、服药方法 ㈢ 服药冷热 一般汤药多宜温服。如治寒证用热药,宜于热服。特别是辛温发汗解表药用于外感风寒表实证,不仅药宜热服,服药后还需温覆取汗,至于治热病所用寒药,如

文档评论(0)

skvdnd5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