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中药学--药学总论(课堂用) PPT课件.ppt

临床中药学--药学总论(课堂用) PPT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9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临床中药学--药学总论(课堂用) PPT课件

医学课件 中 药 学 上篇 总 论 第一章 中药与中药学 第一节 中 药 一、中药及其相关术语的含义 1、中药 2、中药材与饮片 3、中成药 4、草药 5、民族药 二、中药的名称与分类 (一)中药的名称 1.中药的命名和释名 2.中药的正名与异名 (二)中药的分类 1.三品分类 2.自然属性分类 3.功效分类 第二节 中 药 学 一、中药学与临床中药学 (一)中药学的含义 (二)临床中药学的含义 二、中药学的发展 1.该时期中药学发展特点 2.该时期的代表著作:作者 成书时间 主要内容 著作的贡献 (一)秦汉时期(前221~220年) (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220~581年) (三)隋唐时期(581~960年) (四)宋、金元时期(960~1368年) (五)明代(1368~1644年) (六)清代(1644~1911年) (七)民国时期(1911~1949年) (八)当代(1949年~至今) 第二章 中 药 的 功 效 第一节 功效的含义 第二节 功效的分类 一、治疗功效 二、保健功效 第三章 中 药 的 性 能 序 一、性能的含义 二、性能的内容 第一节 四 性 一、四性的含义 二、四性的确定 三、四性的临床意义 1、四性的含义 四性:是指药物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它反映药物在影响人体阴阳盛衰、寒热变化方面的作用倾向,是说明药物作用性质的重要概念之一,又称“四气”。 起源: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序录“药有酸咸甘苦辛五味,又有寒热温凉四气”。 四气的性质和程度上的差异 寒(大寒、微寒)和凉 ——属阴 凉弱于寒 热(大热)和温(微温)——属阳 温弱于热 平性——指药物寒热界限不明显、药性平和、作用较缓和的一类药,如党参、山药等,有人认为实际上平性也有偏温偏凉的不同,如甘草,性平,生用偏凉,炙用偏温,也是相对而言,仍属于四气范畴。 二、四性的确定 四气确定的依据:用药反应 四气确定的基准:病证寒热 如何确定? 药物寒热的确定: 凡能够减轻或消除阳热证的药物, 属于寒性或凉性药物。 凡能够减轻或消除阴寒证的药物, 属于热性或温性药物。 三、四性的临床意义 1、祛除寒热病邪,或消除寒热症状和体征 2、调整脏腑阴阳失调 3、寒热药合用可以治疗寒热错杂之证,或纠正药性之偏,或利用反佐防止格拒 注意 A.四性实质是寒热二性。 B.每种药物只能有一种性(单一性)。 C.平性指偏性不明显。 第二节 五 味 一、五味的含义 二、五味与药物作用的关系 三、五味的确定 四、五味的临床意义 一、五味的含义 五味的含义——指药物的真实滋味,包括辛、甘、酸、苦、咸,五种基本滋味,以及药物的作用。除五种基本滋味以外,还有淡味、涩味。习惯上淡附于甘,涩附于酸,故称“五味”。另外,香气还附于辛味。 二、五味与药物作用的关系 1.辛味 能散—— 发散 能行—— 行气、行血 ①辛散:辛味能发散,可解除侵于肌表的六淫之邪,具有发散表邪的作用。治疗表证。 ②辛行:辛味能促进气血运行,故有行气、行血的作用。治疗气滞血瘀证。 ③辛香:辛味除能散能行之外,还有芳香、辟秽、开窍的作用。治疗窍闭、湿滞中焦证等。 2.甘味 能补——补益 能缓——缓急止痛 能和——调和药性、和中、解毒 ①甘补:甘味有补益的作用。治疗虚证。 ②甘和:甘味有和中、调和诸药的作用。治疗脾胃不和证,入复方调和诸药。 ③甘缓:甘味有缓急止痛、缓解毒性的作用。治疗腹部或四肢挛急疼痛、药物或食物中毒。 另外,甘味还有滋润的作用,能润燥。 3.苦味: 能泄、能燥、能坚 ①苦泄——含义有三 通泄—通实邪 如:泻下通便,治疗便秘。 降泄—降逆气 如:降肺气、降胃气的咳喘、呕吐等。 清泄—清火邪 如:清上焦之热、清中焦之热、清下焦湿热等。 ②苦燥——即指燥湿作用。苦温药,苦温燥湿,用于寒湿证; 苦寒药,苦寒燥湿,用于湿热证均属湿证。 ③坚阴——或称“存阴”,即泻火存阴,用于火热亢盛,灼伤阴液者。坚阴是泻火的结果。苦味药通过泻火消除了灼伤阴液的火热之邪,使得阴液得以保存,故称之为“坚阴”、“存阴”。与苦泄有关,而非苦味能补阴液。 4.酸味 能收——收敛, 能涩——固涩既具有收敛固

文档评论(0)

skvdnd5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