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心理第67 章.ppt

  1.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格心理第67 章

主要内容 行为主义学习论的兴起(略)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论(略) 多拉德和米勒德的刺激-反应论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论 第二节 操作性条件反射论 强化 强化物?强化? ——利用强化物诱使某一操作行为的概率增加的过程叫做强化。   答:区别主要:一是目的是使反应的概率上升还是下降;二是给予还是撤消消极后果性刺激。 如,孩子考试及格了,不打骂是一种对他认真学习、考试及格行为的负强化;孩子考试不及格,打骂他是对他不好好学习行为的惩罚,而不是对他好好学习行为的惩罚。 又称操作条件疗法,指系统地应用强化手段去增加某些适应性行为,以减弱或消除某些不适应行为的心理治疗方法。强化是指通过施加或呈现一定刺激来加强对某种行为的刺激。 一、学习 二、精神现象与学习 (一)恐惧—获得性的内驱力 恐惧可以学会; 恐惧具有很强的抗消退性。 消除恐惧的方法: (三)冲突 1、冲突的种类 (四)潜意识、神经症与精神治疗 潜意识:非文字符号化的经验;被压抑的经验; (五)童年时代的四个关键训练期 喂食情景: 排泄训练: 早期性教育:性的内驱力是天赋的,但对性观念和性活动的恐惧和过分羞耻感是习得的;学会正确的性观念和性行为。 激怒—焦虑冲突:挫折,攻击;人应该学会在社会允许的范围内表达和使用愤怒。 思考: 示范者的行为后果是否影响儿童攻击行为的表现?是否会影响儿童攻击行为的习得? 儿童在给予鼓励时是否会作出更多的攻击行为? 行为习得与行为表现 被试在观察学习中,习得的榜样行为可能比实际表现出来的榜样行为多得多; 直接的外在强化在榜样行为是否习得的过程中并不是必要条件。 直接的外在强化对模仿行为是否表现出来具有重要作用。 行为治疗 1.放松训练。 2.建立恐怖或焦虑的等级层次。 3.分级脱敏练习. 操作步骤: 找出引起恐怖焦虑的事物。 求治者暴露在恐怖情景中。 治疗期间应布置“家庭作业”,不断训练。 适应范围 电击厌恶疗法 药物厌恶疗法 想象厌恶疗法 主要内容 行为主义学习论的兴起(略)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论(略) 多拉德和米勒德的刺激-反应论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论 情景论强调后天的环境,特别是社会文化环境对人格的决定作用。 特质论认为具有跨情景普遍性和跨时间稳定性的特质。 情景论与特质论产生了激烈的论战,最终谁也没有战胜对方,通过相互的综合,形成了交互作用论。 交互作用论主张人的行为是个人特质与环境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 早在20世纪30-40年代,新精神分析内部就有卡丁纳和林顿的人格与文化交互作用论、沙利文的人际互动的人格发展论,后来有莫里的压力与需要的交互作用论,以及重视个人特质与情景因素交互作用的当代研究。 早期的交互作用论实际上源于一种特殊的情景论,即包亚士及其弟子们的文化决定论。 卡丁纳和林顿在这种理论基础上,结合弗洛依德精神分析理论,发展了最初的交互作用论,认为人格是文化的产物,又是文化的创造者。 沙利文认为人格是人际情景中形成和表现出来的相对持久的人际关系模式或生活方式。 文化与人格相互作用论 代表人物:林顿和卡丁纳 具体说明文化如何决定占主导的、具有典型性的人格类型或人格结构,以及这种基本的人格类型又是如何影响文化结构的。该理论强调了人格在文化创造和变迁中的能动作用,认为人格是文化的产物,又是文化的创造者。 主体无意识地将自己的过失或不能满足的欲望归咎于外部事物,以便减轻内心焦虑的过程。 投射是由挫折引起的,而人格是通过对挫折的反应而形成起来的心理和行为模式。人格的不同,在遇到挫折时的投射是不同的,因而,通过不同的投射创造出不同的次级文化制度,以便在想象中满足需要并缓解紧张。所以,文化的次级制度是挫折经验的潜意识的派生物,是人的愿望的曲折体现。 补充介绍:民族志 投射 在一家出版社的选题讨论中,出现了这样一种有趣的现象。编辑们列出他们认为最重要的一个选题分别为:编辑A正在参加成人教育以攻读第二学位,他选的是《怎样写毕业论文》;编辑B的女儿正在上幼儿园,她的选题是“学龄前儿童教育丛书”;编辑C是围棋迷,他的选题是《聂卫平棋路分析》…… ?投射作用,是指个体依据其需要、情绪的主观指向,将自己的特征转移到他人身上的现象。投射作用的实质,是个体将自己身上所存在的心理行为特征推测成在他人身上也同样存在。如:自己喜欢说谎,就认为别人也总是在骗自己;自己自我感觉良好,就认为别人也都认为自己很出色。 具体过程 挫折 焦虑 无能为力感 投射 沙利文的人际关系论 特色:着重从人际关系的角度探

文档评论(0)

skvdnd5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