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营养师考试培训课高级_第六章.ppt

  1. 1、本文档共5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公共营养师考试培训课高级_第六章

第六章 食品卫生基础 第一节 食品污染及其预防 概述 食品污染:是指食品被外来的、对人体健康有害的物质所污染。 主要原因: 1 由于环境污染,动、植物吸收造成食物或食品的污染。 2 食物在生产、种植、包装、运输、储藏、销售和加工烹调过程中造成的污染。 概述 生物性(微生物、寄生虫、昆虫) 细菌与霉菌及其毒素 囊虫 蛔虫 绦虫 甲虫类螨类 谷蛾 蝇 蛆 污染性质 化学性(无机或有机化合物或人工合成物) 物理性(食品过程污染、放射性物质污染) 一、生物性污染及其预防 1 食品腐败变质的防治 食品本身的因素(适宜温度下酶活动增强) 原因 环境因素(温度、湿度、紫外线和氧) 微生物的作用(分解酶的能力) 1 食品腐败变质的防治 (1)低温: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繁殖,降低酶的活性和食品内化学反应的速度。 肉类在4℃存放数日,0℃存放7~10天,-10 ℃以下可存放数月。-20℃ ~-30℃可长期保存。 (2)高温灭菌:高温灭菌结合密闭、真空、迅速冷却等处理,可明显控制腐败变质,延长保存时间。(高温灭菌法和巴氏消毒法) (3)脱水与干燥:(脱水、冰冻干燥) (4)提高渗透压:(盐腌法和糖渍法) (5)提高氢离子浓度:(醋渍和酸发酵) (6)添加化学防腐剂 (7)辐照 2 细菌性污染及其防治 (1)常见细菌性污染的菌属 致病菌(禽蓄潜存致病菌和外界污染致病菌)沙门菌、结核杆菌、致病性大肠杆菌。 条件致病菌:葡萄球菌、链球菌、变形杆菌等 非致病菌:腐败菌 (2)细菌性污染防治要点 加强防止食品污染的宣传教育,在食用前各个环节应保持清洁卫生,防止细菌对食品的污染。 合理储藏食品,抑制细菌生长繁殖。 采用合理的烹调方法,杀灭细菌。 细菌学监测。 3 霉菌与霉菌毒素污染及其防治 (1)黄曲霉毒素 毒性较强、有致癌性,分布广,急、慢性中毒。 防治要点 防霉:控制粮食中的水分。 去毒:挑出霉粒、研磨加工、加水反复搓洗、加碱或用高压锅煮饭、加碱破坏、吸附去毒。 二、化学性污染及其防治 1 农药污染及其防治 按化学结构分为:有机磷类、有机氮类、氨基酸酯、有机硫、拟除虫菊酯、有机砷、有机汞等。 按用途分为:杀虫剂、杀真菌剂、除草剂、杀线虫剂、杀螨剂、杀鼠剂、落叶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等类型。 1 农药污染及其防治 直接污染(喷洒农药) (1)农药污染途径 间接污染(环境污染物) (2)食品中农药污染及其毒性 有机氯农药对人体的危害:(六六六、DDT已停用) 在环境中稳定性强,不易降解,环境和食品中残留期长。 中等毒或低毒:表现神经毒作用。 (2)食品中农药污染及其毒性 有机磷农药对人体的危害:(杀虫剂:敌百虫、敌敌畏、乐果、马拉硫磷) 性质不稳定,已迅速分解、残留时间短。 急性中毒—神经性毒剂,毒性作用—主要与体内胆碱酯酶结合,形成稳定的磷酰化乙酰胆碱酯酶,乙酰胆碱大量堆积,神经纤维高度兴奋。 (2)食品中农药污染及其毒性 拟除虫菊酯类(人工合成除虫剂—杀虫剂和杀螨剂) 具有高效、低度、低残留、用量少的特点。 慢性中毒少见,急性中毒多由于误服或生产性接触。 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或除草剂) 药效快,选择性高,对温血动物、鱼类和人的毒性较低,在体内不蓄积,属于可逆性胆碱酶抑制剂。 急性中毒表现为神经兴奋症状。 (3)防治要点 发展高效、低度、低残留农药。 合理使用农药。 加强对农药的生产经营和管理。 2 有毒金属污染的防治 环境中的金属元素有80余种,铅、汞、镉、砷等称为有毒金属。 (1)污染途径 工业三废:直接或间接污染 食品生产加工过程污染。 农药和食品添加剂污染。 自然环境中有毒元素本底含量高。 (2)汞、镉、铅、砷对食品污染 及危害 汞:数量过多,损坏人体健康,无机汞化物引起急性中毒,有机汞多引起慢性中毒。 镉:长期摄入引起镉中毒。蛋白尿、氨基酸尿、高钙尿和糖尿,骨质疏松、骨痛病。 引起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贫血等。 铅:引起慢性铅中毒,严重者可致铅中毒性脑病。 砷:长期摄入

文档评论(0)

skvdnd5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