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流通的形式、渠道及管理.ppt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五讲 货币流通的形式与渠道 一 货币流通形式及渠道 一、现金流通 (一)现金流通的渠道 (二)流通中的现金数量 二、非现金流通 (一)非现金货币流通的渠道 (二)非现金货币流通的数量 三、两种形式货币流通的关系 现金流通的渠道 所谓现金流通渠道,是指现金流出和流入商业银行系统的路径。以我国的情况为例,现金流出、流入的具体渠道如图3-1所示: 流通中的现金数量 所谓流通中的现金数量,是指某时点在商业银行体系之外的现金存量。虽然现金不断地经各种具体渠道流出银行,又不断地经各种具体渠道流回银行,但任何时候总会有一部分现金滞留在银行体系之外,亦即处于流通中的现金。虽然在经济生活中,伴随着现金的不断流出、流入,流通中的现金数量处在不断变化的状态中,但某时点滞留在流通中的现金却是一个既定的,可以计算出的数量。而计算某时点流通中现金数量的方法很简单,只需在上时点流通中现金数量的基础上,加两时点间现金流出、流入数量的差即可。 例如,某国上年末流通中现金数量为2000亿元,本年经各种渠道从银行共流出500亿元,而经各条渠道流回银行400亿元,则本年末该国流通中的现金数量为2100亿元,[2000亿+(500亿-400亿)]。如果本年度流回银行的现金数量大于流出银行的现金数量,例如,流出400亿而流回500亿,则本年末流通中的现金为1900亿,[2000亿+(400亿-500亿)]。而若要追究上年末流通中这2000亿现金是如何形成的,则回答是相同的,这2000亿现金是在前年末流通中现金数量的基础上,加上上年流出、流入银行现金的差得到的。换言之,某时点或任一时点流通中现金数量,是长期以来现金不断地流出流入银行累积下来的结果。 非现金货币流通的渠道 与现金货币流通的情形不同,非现金货币的流通的渠道可以说只有一条,即银行内部转帐结算的渠道。然而正如现金流出流入银行的具体渠道不同一样,引起存款货币流通的具体原因也不同。以我国为例,一般而言可以归结为如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 经济主体之间或开立结算帐户的存款人之间,发生商品交易引起的转帐活动。 2、? 存款人之间由相互提供劳务、服务引起的转帐活动。 3、? 商业银行与存款人之间发生的贷款及还贷活动引起的转帐结算。 4、一国的财政部门与存款人之间由于税款的上缴及财政资金的下拨引起的转帐结算。5、某一经济主体,或某一部门单位内部因资金的横向调拨引起的转帐结算。 非现金货币流通的数量 所谓非现金货币流通数量,指某一时点所有部门单位、个人在商业银行系统的存款余额之和。 恰如流通中的现金数量在不同的时点有增有减一样,存款货币数量也处于不断的增减变化之中,故从不同的时点看时,其数量也会发生增减变化。而导致其增减变化的原因不外乎以下两种: 1、由存款人的存、取款引致。 2、在假定存款人不提取现金,也不用现金来商业银行存款的条件下,存款货币数量的变化由银行的贷款及收贷活动引致。 两种形式货币流通的关系 在当代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下,不论货币是以现金、抑或存款的方式流通,本质上并无区别,因为: (一)、两种形式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即都是通过银行体系的贷款而被投放到经济生活中去的,因此二者均体现着银行与借款人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 (二)两种形式的货币在发挥货币职能方面并无任何区别,即均可作为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甚至世界货币发挥作用。 (三)、两种形式的货币在质的方面统一性还表现在二者在现实的流通过程中,相互间经常发生相互的转化。 第三节 货币流通正常化的标志及测算 一、影响货币流通正常与否的因素 (一)经济因素对货币流通正常与否的影响 (二)货币因素对货币流通正常与否的影响 二、衡量货币流通正常与否的一般标志及测算 (一)衡量货币流通正常与否的一般标志 (二)、经济市场化水平低或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情况下观察货币流通正常与否的方法 经济因素对货币流通正常与否的影响 货币因素对货币流通正常与否的影响 进入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宣告了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的诞生。在本身不具有内在价值,又不能兑换贵金属的当代信用货币制度下,因货币发行数量过多,引发通货膨胀,而在治理通货膨胀之后,往往又会引起经济衰退及通货的紧缩。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交替出现,这种极不正常的货币流通给经济生活带来了更加灾难性的后果。究其原因也与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自身的特点有关。由于在当代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下,信用货币的发行数量或流通中的货币存量不受一国国库内贵金属准备数量的约束,主要由

文档评论(0)

lizhencai09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00124015000001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