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心理学课潘多拉效应.ppt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心理学课潘多拉效应

潘多拉的神话: 天神宙斯给一个叫潘多拉的少女一个盒子,并告诉她千万不要打开。由于潘多拉好奇心很强,再加上宙斯的警告,她就更想知道盒子里装的是什么了。于是她打开了盒子,使得盒子中装的所有罪恶都释放了出来。 潘多拉效应定义: 在管理心理学中,把越是禁止的行为(或东西)越容易被诱发的逆反心理现象,称为潘多拉效应。 潘多拉效应的例子: 在法国,马铃薯曾被称为“魔鬼的苹果”。农学家巴蒙蒂埃在推广马铃薯种植,一直不被人们接受。后来他采取了一个计策即潘多拉效应术:他在一块贫瘠的土地上种植马铃薯,并要求国王派兵把守,白天守卫,一到傍晚就撤兵。于是引起了人们的好奇,他们开始在晚上偷偷把马铃薯挖去,种到自己的菜园里,就这样,马铃薯很快在法国传播开了。 引起潘多拉效应的原因: 一是禁止的好奇心作用。 新异的对象、反常的现象、禁止的东西等,引起人们的好奇心,追根究底的欲望。 二是禁止的资源与信息的有限作用。 “物以稀为贵”;被禁止传播的信息易被人打探偷听。 三是与一个人的自尊心有关。 人有自尊需要,并力求得到满足。 四是社会心理的传染作用。 社会中有一种消极心理,认为禁止的、批判的、批评的东西是最好的广告。 青少年处在特殊的发育期,好奇心强,逆反心理重,因此,学校育人中不宜有硬性禁止的东西,以防止潘多拉效应。我们作为未来教师,更应该了解应对潘多拉效应的策略。 应对潘多拉效应的策略: 首先,要对潘多拉效应有一个正确的估计。 潘多拉效应有好有坏,应趋利避害。一方面不要把不好的东西过于强调成“魔盒”;另一方面,可以把别人不喜欢而有价值的事情,人为地变成“魔盒”以提高其吸引力。 其次,如果一定要禁止某些行为的产生,那么就必须讲明禁止的充足理由。 潘多拉效应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禁止的理由不充分。应进行规定的具体化工作、意义化工作,使规定的理由充足,使学生自觉的接受。 参考文献: 任顺元 《心理效应学说——新课程下“导学育人”新对策》 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第一版 * *

文档评论(0)

138****733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