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心理效应在班级管中的应用.ppt

  1. 1、本文档共4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心理效应在班级管中的应用

心理效应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山东教育学院 张玮 一、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 (一)、首因效应   -----第一印象 卢钦斯实验 1957年,卢编撰了两段描写一个叫吉姆的男孩的生活片段的文字 ,其中让两组人分别阅读一组文字材料,然后回答一个问题:“吉姆是一个怎样的人?” 启示: 见好第一次面 讲好第一次课 处理好第一次突发事件 形成自己的教育风格 对学生勿先入为主 (二)近因效应    -----日久见人心     所谓“ 近因”,是指最近的印象。新近的信息材料往往会对人的印象的形成产生一种覆盖作用,改变旧的印象,代之以新的印象。由于最近了解的东西掩盖了对某人一贯了解的心理现象叫做近因效应。 例:沟通的语言   “考上一个学校,应该没有什么问题吧?虽然分数低。”   “虽然分数低,总能考上一个学校吧? ”   在批评教育学生临近结束时,如果我们再加上一句:   “也许,我的话讲得重了一些,但愿你能理解我的一番苦心。”   “我刚才可能有点激动,希望你能好好加油!” 二、破窗效应与群体极化效应 (一)破窗效应       ------防微杜渐    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詹巴门曾做过一项实验:      开始,他把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停放在两个环境不同的地方,一辆停在杂乱的社区,一辆停在中产阶级社区。他把停在杂乱社区的那一辆车的车牌摘掉,顶棚打开,结果一天之内就被人偷走了。而停在中产阶级社区的那一辆,过了一个星期都安然无恙。后来,他把这辆车的玻璃敲了一个大洞,结果,仅仅几小时,这辆车就被偷了。 (二)、群体极化效应     -------众口烁金    群体极化效应,是指个体在参与群体讨论时,由于受群体气氛的影响,出现支持极端化决策的心理倾向。     三、门槛效应与拆屋效应 (一)门槛效应     ------得寸进尺    心理学家查尔迪尼在替慈善机构募捐时,仅仅是附加了一句话“哪怕是一分钱也好”就多募捐到一倍的钱物。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弗里德曼与弗雷瑟于1966年做的“无压力的屈从:登门坎技术”的现场实验: 启示 对学生提出要求时要考虑学生心理接受能力 ,先提出一个只要比过去有进步的小要求,当学生达到这个要求后再通过鼓励逐步向其提出更高的要求,学生往往更容易接受并力求达到。 制订合理目标,让学生获得成就感。 (二)、拆屋效应 -----留面子  鲁迅先生曾于1927年在《无声的中国》,文中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中国人的性情总是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说在这里开一个天窗,大家一定是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愿意开天窗了。”  这种先提出很大的要求,接着提出较小较少的要求,在心理学上被称为“拆屋效应”。又叫下门槛效应。 四、普雷马克效应、德西效应与超限效应 兔子的故事    山坡上住着一群兔子。一天,兔王发现,外出寻找食物的兔子带回来的食物越来越少。调查发现,是一部份兔子在偷懒。于是兔王规定,兔子们采集回来的食物经过验收,可以按完成的数量得到胡萝卜作为奖励。一时间,兔子们的工作效率大增,食物的库存量大有提高,兔王很高兴。过了一段时间,兔王想:库存这么多了,可以不奖励了吧。于是取消了这个奖励制度。马上,兔子们热情尽失,谁也不愿意寻找食物,库存量很快减少。无奈之下,兔王只好恢复了奖励制度。它宣布,凡是愿意为兔群作贡献的志愿者,可以立即领到胡萝卜。布告一出,报名踊跃。谁料,报名的兔子中没有一个能如期完成任务。兔王责备它们,它们说:“这不能怨我们呀,即然胡萝卜已经到手,谁还有心思去干活呢?” (一)普雷马克效应  “吃了这些蔬菜就让你吃肉。” ?? “做完作业后,让你看一小时的电视。”???     利用频率较高的活动来强化频率较低的活动,从而促进低频活动的发生。这一原理被称为普雷马克原理。 (二)德西效应 --------为何努力        (三)超限效应       -----过犹不及 美国著名幽默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使人感动,准备捐款。 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 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于是 他决定,1分钱也不捐。到牧师终于结束了冗长的演讲,开始募捐 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未捐钱,还 从盘子里偷了2元钱。    刺激过多、过强和作用时间过久,会引起人们心理的极不耐烦或反抗。这种现象被称为“超限效应”    刻板效应。

文档评论(0)

138****733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