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心理咨询讲义定0331PPT
失独人群心理干预 应用理论和实操技术 目录 失独人群心理干预的应用理论 讨论 失独人群心理干预的实操技术 基础理论概述 一、基础理论 认知 能力、气质和性格 情绪情感和意志 需要和动机 普通心理学 1、社会化:是个体由自然人成长发展为社会人的过程。 早期社会化 –继续社会化-再社会化-终身社会化) ( 社会心理学 2、角色失调:人们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常常产生矛盾, 障碍 甚至遭遇失效。 3、自我:自我意识或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己存在状态的认知。 4、归因:个体根据有关信息、线索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原因进行推测和判断的过程。 5、态度形成和态度转变态度:是个体对特定对象总得评价和稳定性的反应倾向。 二、失独人群心理干预的应用理论 心理特征表现及应对策略 压力系统 哀伤咨询理论 失独家庭不同阶段的应对方法 二、痛苦承受期(失独中期)的应对方法 因人而异,此期心理辅导能缩短痛苦承受期,并有助于比较全面的康复,尤其需要注意特殊的日子(如孩子的忌日、生日、周年、中秋、春节等) 三、恢复期(失独后期)应对方法 一般而言,失独者大多在三年之后就开始逐渐进入恢复期,开始重新构建自己的生活。在特殊节日还是需要关注情绪的变化。 冥想,放松,阅读书籍,组建失独者小团体。。 一、否认期(失独早期)的应对方法 对于大部分人时间是改变这种状态及让“失独父母”逐渐接受事实的最好方式,一个拥有自我康复功能比较强大的人基本上可以在一个月内接受并承认这样一个事实。但有些失独人群需要采取一定的心理干预才能接受事实。 失独家庭不同阶段的心理特征 二、痛苦承受期(失独中期)的心理特征 痛苦普遍会持续一年至三年,并且这段时间对他们来说是最难挨的。可能出现极端悲哀和孤独,心中充满了对逝去子女的思念,对未来的绝望,并伴随明显的焦虑、抑郁症状,如焦灼不安、睡眠不好、缺乏食欲等 三、恢复期(失独后期)心理特征 逐渐从孩子离去的阴影中走出,内心开始平静,情绪状态开始好转,日常活动逐步恢复,丧亲者逐渐接受亲人已逝的现实,并通过回忆去与其相处时的美好时光来缅怀死者。忌日,情绪波动。 一、否认期(失独早期)的心理特征 希望“这不是真的”。 在否认期,很多失独父母还常伴有“幻觉体验”现象,“幻觉体验”指失独父母已经意识到事件的真实性,但有时会出现一些的“逝者犹存”体验。 压力系统模型在失独家庭心理干预中的应用 一、什么是压力系统模型 1.大量现实案例,证明心理压力是“系统问题” 压力不决定于权力、金钱,也不完全决定于家庭、婚姻、人口 失独家庭的压力系统分析技术 6.压力反应 精神、躯体、行为 5.个性特征 观念习惯脾气 4.社会支持 家庭内、家庭外 3.应对方式 积极的、消极的 1.生活事件 工作、人际、婚姻、经济 2.认知评价 视角、自动思维 压力系统模型分析 祥林嫂 失独家庭(祥林嫂)压力系统分析汇总: 失独家庭的压力系统评估技术 测验 调查 会晤 实验 1、了解心理评估基本方法 2、了解压力测验:SCL-90; PSS 3、失独家庭成员的压力综合评估 排除精神病学诊断(转介) 分析压力因素,掌握其中突出特点 分析压力系统,了解家庭整体压力特点 失独家庭的压力系统干预技术 失独家庭心理压力干预工作需从多因素入手 压力系统模型干预 “祥林嫂” 事件干预 解决、回避、接受、避免主观事件 2 认知干预 再评价、合理化、辨识自动思维 6 心身干预 幽默、释放、松弛 5 个性干预 观念改变、挫折训练、风度 3 应对干预 积极的、消极的 4 社会支持 交友、倾诉、港湾 失独家庭(祥林嫂) 压力系统干预汇总: 对应列出本案压力特点(左列)与干预技术(右列) 哀伤的基本理论 ★生理因素:性别、躯体健康 ★社会支持:家庭支持、社区支持 ★文化背景:教育程度、文化 ★宗教信仰 哀伤 悲伤 哀悼 ?正常哀伤 复杂哀伤 失独人群的干预目标 1、协助丧亲者完成与死者间未尽之事并向死者告别。 ? 2、设定与哀悼任务相应的特定目标,增加丧失的现实感。 ? 3、协助丧亲者处理已表达的或潜在的情感。 ? 4、协助丧亲者克服丧失后再适应过程中的障碍。 ? 5、建立新的生活平衡,继续有效的生活,面对未来。 6、情感、行为及身体方面状态的稳定 ? 7、发展子女死亡后健康的应对机制 ? 8、开始表达悲痛 ? 9、接受现实,克服否认和打击 ? 10、重返既往的社会功能,身体状态,情感与精神状态。 ? 11、把丧失健康地融入日常功能中 哀伤干预策略 干预策略: 包括了所有的咨询策略及其他帮助技术。 不管是长期的还是短期的悲伤都可以应用这些策略。 通过直接或间接地与求助者交流,干预者要告诉求助者,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