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必修3复习选修版PPT
有关生长素实验的结论 生长素的产生部位: 生长素作用: 感光部位: 弯曲方向: 弯曲部位: 弯曲原因: 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的原因: 胚芽鞘尖端 尖端下面一段 胚芽鞘尖端 向光弯曲 促进生长 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导致生长不均匀 单侧光照(背光侧多于向光侧) 地心引力(近地端多于远地端) 二、植物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合成部位: 分布: 运输特点: 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 生长旺盛的部位,如胚芽鞘、芽、根顶端分生组织、形成层、发育中的种子和果实等。 主要是极性运输(属于主动运输), 只能从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 横向运输:从向光一侧向背光一侧运输。 关于生长素的极性运输的实验 胚芽鞘尖端生长素的运输 光 胚芽鞘尖端 ② ① 胚芽鞘尖端下段 较多︵生长较快︶ 较少︵生长较慢︶ 既能促进生长 ; 也能抑制生长。 既能促进发芽; 也能抑制发芽。 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 。 敏感度 (1)营养器官>生殖器官 (2)根>芽>茎 侧芽顶芽 (3)幼嫩细胞>衰老细胞 (4)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 顶端优势 概念: 形成原因: 解除: 应用: 植物的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生长受抑制的现象。 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大量地积累在侧芽部位,侧芽对生长素浓度又比较敏感,使侧芽的生长受到抑制。 去掉顶芽,侧芽附近的生长来源暂时受阻,浓度降低,于是抑制就被解除,侧芽就可以发育成枝条了。 棉花的打顶,绿蓠或农作物剪去顶芽 生长素类似物 概念: 作用: 人工合成的具有与生长素相同效应的化学物质。 1、防止果实和叶片的脱落 2、促进结实、获得无子果实 3、促进扦插枝条生根 4、作为除草剂 植物激素 合成部位 生理作用 细胞分裂素 赤霉素 脱落酸 乙烯 根尖 促进细胞分裂。 幼芽、幼根和未成熟种子 促进细胞生长,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 根冠、萎蔫的叶片 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 植物体各个部位 促进果实成熟 种群的特征 Ⅰ 种群的数量变化 Ⅱ 群落的结构特征 Ⅰ 群落的演替 Ⅰ 种群密度 种群数量 出生率和死亡率 性别比例 年龄组成 预测变 化方向 直接影响 影响数 量变动 迁入率和迁出率 决定种群的 大小和密度 一、“J”型曲线 1、条件: 环境资源无限 2、发生情形: 新物种迁入的开始阶段或在实验条件下 3、特点: 种群数量持续增长 时间 种群数量 4.2 种群数量的变化 二、“S”型曲线 1、条件: 环境资源有限 2、发生情形: 自然条件下,种群的数量 都呈现为“S”型曲线 3、特点: 有K值,在K/2时,增长速率达到最大值。 能反映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中的生存斗争。 种群数量 时间 群落: 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群落的结构 物种结构 空间结构 物种组成 种间关系 垂直结构 水平结构 生物数量 时间 生物A 生物B 捕食关系 生物数量 竞争关系 生物A 生物B 时间 生物B 生物A 生物数量 时间 竞争关系 生物A 生物数量 时间 互利共生 生物B 第4节 群落的演替 群落的演替 演替的类型 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初生演替 次生演替 影响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退牧还草 生态系统的结构 Ⅰ 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应用 Ⅱ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Ⅱ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Ⅱ 组织液、血浆,淋巴液和细胞内液之间的关系 血浆 毛细血管壁 组织液 淋巴循环 淋巴 毛细淋巴管壁 细胞内液 内环境稳态维持的基本途径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 神经元:神经系统的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 神经元 突起 轴突: 长而分枝少 树突: 短而分枝多 细胞体(胞体) 神经元 二、神经调节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