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昆虫的生理结构和功能(二)PPT
7.3 神经元的功能 神经细胞的特点就是能在轴突上形成跨膜电位差(亦称膜电位membrane potential)。在电位差发生变化时,产生神经脉冲,形成神经电活动,传递刺激信号。 很多高效杀虫剂都是神经毒剂,不同类型的神经毒剂作用于不同的神经靶标。昆虫生理学有助于我们了解杀虫剂的作用机理和新杀虫化合物的研发。 7.4 杀虫剂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DDT是应用最早的有机氯杀虫剂,昆虫中毒后,表现为过渡兴奋和痉挛,随之发生麻痹而死亡。这是因为DDT的分子结构能嵌入轴突膜上的Na+通道,从而延缓轴突的去极化以及钠离子通道的关闭时间,出现重复动作电位的结果。 ?对轴突传导的影响 拟除虫菊酯药剂的杀虫作用与DDT很相似,也是抑制轴突膜上的Na+通道,使膜的渗透性改变,造成传导阻断。但也可能影响突触传递及其它作用,如ATP酶的抑制等。 ?对轴突传导的影响 烟碱、季胺类化合物如箭毒(curare),沙蚕毒素类杀虫剂能与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结合或对受体产生抑制作用,从而阻断了ACh与受体的结合,冲动不能传导,使昆虫死亡。 ? 对乙酰胆碱受体的影响 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都是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抑制剂,它们能象乙酰胆碱那样与AChE结合,但结合以后不容易水解,使AChE分解乙酰胆碱的作用受阻,造成突触部位乙酰胆碱大量积聚。昆虫中毒以后,表现出过度兴奋,随之行动失调,麻痹而死亡。 还有一些药物如环戊二烯和六六六能增加突触前膜对囊泡的释放,使昆虫产生过渡兴奋而死亡。 ? 对乙酰胆碱酯酶的影响 八、昆虫的内分泌系统 昆虫的生长是连续的吗? 昆虫的生长受生长激素的调控? 昆虫生长发育受内分泌调控 昆虫的生长、发育、蜕皮、变态、生殖、滞育等生理过程都离不开昆虫激素的参与。 昆虫激素:指由内分泌器官分泌,具有高度活性的微量化学物质。它由特定器官分泌到血液中,通过血液循环运送到靶组织或器官,从而表现出某种特异的生理功能。 8.1 内分泌细胞和器官 昆虫内分泌系统组成主要有两类: 神经内分泌细胞:存在于神经组织中,如脑间部的神经分泌细胞; 腺体内分泌器官:为无管腺体,如咽侧体等。 8.1.1 神经分泌细胞 是一类体积较大、有分泌功能的神经细胞,由细胞体、轴突和膨大的轴突末梢三部分构成。 细胞体:合成神经分泌颗粒,其中含有脑激素(促前胸腺激素,PTTH)和黑化激素(MRCH)。 轴突:转运神经分泌颗粒,传递冲动; 膨大的轴突末梢:储存和释放神经分泌颗粒。 8.1.2 心侧体 Corpus cardiacum, CC 位置:脑后,食道和背血管的两侧。 结构:与神经节相同。 功能:贮存和释放脑激素。通过轴突排入血淋巴,或通过咽侧体释放。加工神经激素。包括利尿激素、抗利尿激素、心跳加速因子等。 8.1.3 咽侧体 Corpus allatum 位置:位于心侧体的侧下方,食道两侧附近。 在双翅目中:咽侧体、心侧体与前胸腺合并成一个环腺ring gland。 其周期性分泌活动与昆虫的蜕皮、生殖等发育过程密切相关。 是保幼激素的分泌中心。 双翅目的环腺 8.1.4 前胸腺 Prothoracic gland 位置:头部或前胸两侧。 功能:在脑神经分泌细胞分泌的活化激素刺激下分泌蜕皮激素。在每一个龄期都有明显的分泌活动。 在无翅亚纲昆虫中终生存在,在有翅亚纲昆虫的成虫期退化。 8.1.5 咽下神经节 Suboesophageal gland 1967年,由日本科学家发现,如家蚕咽下神经节可分泌卵滞育激素,调节卵的滞育。 8.2.1 促前胸腺激素 Prothoracotropic hormone, PTTH 又称促蜕皮激素,旧称脑激素,是第一个被发现的昆虫激素(1919年,波兰生物学家Kopec),但直到 1987年,日本科学家才从50万个家蚕蛾头部分离到5ugPTTH。 是前脑侧区神经分泌细胞产生的一种肽类激素。 主要功能是激活前胸腺,产生蜕皮激素。 PTTH的释放由昆虫自身的生活节律和光照周期、温度等多种因素决定。 8.2.2 蜕皮激素 Molting hormone, MH。又称蜕皮甾醇或蜕皮酮。 1954年,由Butenandt 和Karlson首次从50Kg家蚕蛹中分离得到25mg蜕皮激素。 ?-蜕皮激素本身无活性,必须转化为?-蜕皮激素才具有活性。 昆虫自身不能合成蜕皮激素的前体物三萜烯化合物,必须通过取食从植物中获得,再在前胸腺中合成?-蜕皮激素,释放后经血液循环进入脂肪体细胞或中肠细胞转化为具有活性的?-蜕皮激素。 蜕皮激素的主要功能 在保幼激素的协调下,调控昆虫的蜕皮和变态; 对组织细胞的再建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