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泰顺县新城学校八年级语文上册课件:第20课《诗四首-归园田居其三》(新人教版).ppt

浙江省泰顺县新城学校八年级语文上册课件:第20课《诗四首-归园田居其三》(新人教版).ppt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浙江省泰顺县新城学校八年级语文上册课件:第20课《诗四首-归园田居其三》(新人教版)

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 陶渊明简介.mp4 * 陶渊明的诗歌中田园诗是重要部分,内容描写农村生活、田园风光和淳朴的风俗人情。如四言《时运》、五言《归园田居》等。这些田园诗抒发了作者对宁静闲逸生活的衷心喜爱,表现了作者淡泊旷达、安贫乐道的品格。艺术上,他追求诗歌语言朴素明洁,平淡自然,使人感到像是从“胸中自然流出”,没有一点斧凿痕迹。 作品介绍 * 不为五斗米折腰 公元405年,陶渊明担任彭泽县令时,郡督邮来县巡察,县吏告诉他,应该穿戴得整整齐齐地去恭迎郡督邮。陶渊明叹息说:“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授印去职。离开官场回到家园,从事耕读。 归园田居是古体诗,一共有五首,写于隐居后的第二年,这是第三首。 * 读出音韵美 一、读准语音、停顿。 归园田居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注:荒秽(huì) 荷(hè)锄 道狭(xiá) 草木长(zhǎnɡ) * 读出诗意美(二) 从第一句中你读出了什么隐含的信息? 地点、事件,诗人不善管理田地 第二句中可以看出作者的什么品质? 勤劳。因为干了一整天。 第三句中的“道”指什么?为何才提起? 指的是回去的路。其实来回是一条路,此时才提起是为了引出“夕露沾我衣”一句。 * 读出意境美 陶诗平淡而又富于情趣,你认为“情趣”表现在什么地方?? 陶诗的情趣来自于写意。“带月荷锄归”,劳动归来的诗人虽然独自一人,却有一轮明月陪伴。月下的诗人,肩扛一副锄头,穿行在齐腰深的草丛中,这是一幅多么好的月夜归耕图啊!“夕露沾我衣”,露水调皮而多情,他们给了辛苦一天的诗人温柔的抚慰,诗人就像一个凯旋的士兵,心情傲然、欣然。 * 读出情感美 为什么“衣沾不足惜”? 因为诗人体验到了清静舒心的生活乐趣和自然和谐的人生真谛 。 “但使愿无违”的“愿”指的是什么? “愿”指的是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归隐田园,与黑暗的官场决裂,不在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 * 重点赏析 赏析“但使愿无违”一句。 “但使愿无违”道出了此诗的主旨,虽然从早到晚辛苦劳作,也难免有“草盛豆苗稀”的不如意,但折腰锄禾的辛苦远比“为五斗米折腰”的官场生涯轻松愉悦的多。同是折腰,意义却大相径庭。一是心甘情愿的生存行为,一是违心的人性扭曲。 这里暗合了诗人对田园自由生活的向往,和不愿受世俗污流羁绊的意愿,表现了诗人热爱田园生活,憎恶黑暗官场的人生态度,反映了诗人高洁傲岸淡泊名利的精神品质。 * 李白,唐朝著名诗人。生活在历史上 的“开元盛世”,是唐代社会最繁荣的时期。他怀揣着“济苍生”“安社稷”的政治理想,希望能有一番作为。天宝二年,因朋友吴筠推荐,李白被唐玄宗召入长安,做了翰林供奉(皇帝的文学侍从官)。这时他已四十二岁了,满以为可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以此建功立业,但玄宗沉溺于声色而不思朝政,宦官权贵当道而谗言中伤, * 不满现实,不屑趋炎附势,蔑视权贵,一向傲岸不屈的他于苦闷之际,彻底地认清了封建统治者荒淫腐朽的真实面目。第二年,李白愤然离开国都长安,高唱着“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一路走去,寄情山水,开始了遍游祖国大好河山的人生之旅。 * 康桥朗诵03000801004CBBC425AF0403864536C8B0EB34-0134-7975-A2B7-01973A53A5B0.mp4作品: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_石磊.mp4 * 面对现实的污浊和官场的黑暗,李白避而远之,多少有些消极避世的思想,然而我们并不能因此而过多地苛责李白。在污浊而又黑暗的?封建官场中,该有多少人被同化得没了自我,没了人格,没了气节,诗人不可能改变当时的社会环境,但是李白能?够如此这般傲岸不屈、洁身自好已经非常难能可贵了。? * * 菊花,可以开在深秋之际,可以开在荒岭山间,不与群芳争艳,不畏飒飒寒风,独自悠然的吐露着淡雅的芳香。菊花,陶渊明的最爱,他曾经吟诗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在我们的心中,陶渊明就是那远离世俗而又自得其乐的菊花。 * * 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它,出于污浊而不被污染,长于淤泥而洁净挺直,生出的是清香,开出的是美丽,这就是莲花。李白自号“青莲居士”,其志向不言而喻。那就是,一生都在努力追求 做一枝高洁的莲! * 在那个黑暗的时代里,陶渊明选择坚守高洁的人格,李白宁可放逐自己也要与腐朽的朝廷决裂,也要坚守傲岸的情操。那个时代已经远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beoes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