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精品第六讲 大学生网络心理及其调试课件
第六讲 大学生网络心理及其调试 互联网与大学生 一、互联网形成与发展 1960年,利克里德尔发表了一篇文章,题目叫做“人——机共生”。 1969年,美国国防部出于战略考虑,资助建立了一个名为ARPANET的网络,把加利福尼亚大学、斯坦福大学,以及位于盐湖城的犹它州州立大学的计算机主机联接起来,这是互联网的雏形。 1986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投资,在普林斯顿大学、匹兹堡大学、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依利诺斯大学和康奈尔大学建立5个超级计算中心,并通过通信线路互相连接,形成了NSFNET的雏形。 至2002年底,全世界上网人数已达6.55亿。 互联网与大学生 互联网(Internet)作为一种崭新的信息技术,把网民带入了一个真正的信息时代。 今天网民不仅可以通过互联网了解世界、学习、购物,而且可以在网上交友、聊天、开会,甚至玩游戏、赌博等,互联网正在改变网民的学习方式、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 互联网与大学生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公布的数据,1997年我国上网用户数为62万,1998年为210万,1999年为890万,到2001年12月31日止用户数已经达到3370万人(其中36.2%为18~24岁的青年人)。 互联网与大学生 据市场调查公司Strategies集团的统计,64%的上网者上网后看电视的时间减少,48%的上网者的阅读时间也少于从前。尤其是Kraut等人的研究发现,互联网的使用会造成网民社会卷入的减少以及心理幸福感的降低,表现出孤独感和抑郁感的增加。长期的痴迷上网,可能导致各种网络疾病。 互联网与大学生 在2003年1月公布的第十一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我国共有互联网用户5910万。其中,18到24岁的用户占37.3%,在各年龄段中居首位;大专和本科文化的用户占53.7%,在各文化层次中占首位;学生用户占28.0%,在各类职业类别中占首位。 互联网与大学生 2000年,香港一研究公司进行的调查发现,香港大学生每星期平均上网五天,每次上网平均为2.5小时。2002年,上海市信息辅导服务公司的调查显示,上海各高校的在校大学生中,接触过网络的人数高达77%,其中经常上网的(指平均每周上网6小时以上)将近35%。 这些事实都表明,青年大学生始终是互联网的忠实追随者,上网正逐步成为大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互联网与大学生 二、互联网的特征 1 开放性 一是对用户开放 二是对服务者开放 三是对未来的改进开放 2 全球性 互联网与大学生 二、互联网的特征 3 虚拟性 ?4身份的不确定性 5非中心化 6平等性 7个性化 互联网与大学生 三、互联网的影响 1 互联网:一把双刃剑 技术每提高一步,力量就增大一分。这种力量可以用于善恶两个方面。 ————阿诺尔德·J·汤因比(英国历史学家) 互联网与大学生 Kraut等人对93个家庭的169个用户第一、二年使用互联网的情况进行了纵向研究,发现互联网会使网民的社会卷入(social involvement)减少,心理幸福感(psychological well-being)降低,表现出孤独感(loneliness)和抑郁感(depression)的增加。Kraut将心理幸福感降低的原因,解释为社会活动的替代(displacing social activity)和密切关系的替代(displacing strong ties)。 互联网与大学生 互联网带来的比较突出的问题: (1)网络犯罪。 (2)传播色情信息。 (3)网络文化侵略。 (4)破坏国家安全。 互联网与大学生 ???? 2 网际人际关系 网际空间好比一个巨大的城市,有图书馆、大学、博物馆、娱乐场所,也有各种各样的人;无论什么人,都可以到这个“城市”去逛逛。 在这个空间里不仅可以获取和发布信息,还可以通过E-mail(电子邮件)、ICQ(网络寻呼)、IRC(网上聊天室)、BBS(电子公告板)、网络虚拟社区等方式进行聊天、交友、游戏、娱乐等网络人际交往。 互联网与大学生 网络人际交往的主要特点: ?一是交往角色的虚拟性。 ?二是交往主体的平等性。 三是交往心理的隐密性。 四是交往过程的弱社会性和弱规范性。 五是交往动机多样性。 大学生网络心理及其调适 一、 大学生上网心理 (一)积极的心理需求 (二)消极的心理需求 大学生网络心理及其调适 (一)积极的心理需求 (1)强烈的求知欲与好奇求新心理 (2)自由平等的参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