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13年高考历史知识讲解_基础 重点 训练 课件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及五四运动(65张PPT)PPT课件.ppt

2013年高考历史知识讲解_基础 重点 训练 课件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及五四运动(65张PPT)PPT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6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3年高考历史知识讲解_基础 重点 训练 课件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及五四运动(65张PPT)PPT课件

3.为什么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 五四运动前旧民主主义革命和五四运动后新民主主义革命有两个基本相同点:一是中国的社会性质相同,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二是中国人民的革命任务相同,都是反帝反封建。 新旧民主革命又有两个基本区别:一是革命的领导阶级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是资产阶级起领导作用,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起领导作用。二是革命发展的前途不同。资产阶级的革命目标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无产阶级在完成民主革命任务后,要把中国引向社会主义。上述两个不同点正是从五四运动开始产生变化的。从领导阶级上看,从五四运动开始,中国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从革命指导思想上看,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当时思想潮流的主导。因此,五四运动是区分民主革命新旧阶段的分界线,是中国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 考题研析   【例1】 命题视角:利用材料考查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认识。 (2009·江苏单科)“如果基督教国家参与镇压这场运动将是很悲哀的,因为起义者们抱着一种争取进步的激情和作全面改革的意向,……目前显得较可取的唯一政策,……避免与内战双方发生任何政府层面的瓜葛。”这则材料反映出(  ) A.太平天国运动初期英国采取中立政策 B.义和团运动兴起后英国避免介入 C.北伐战争时期英国奉行中立政策 D.辛亥革命时期英国采用外交孤立政策 [解析] 本题考查外国侵略者对中国民主革命中重大历史事件的态度和立场。从材料中的刻意强调“基督教国家”这一信息入手,分析此运动应为太平天国运动,再者在义和团运动和北伐战争中英国都采取了武装干涉,可排除B、C两项;在辛亥革命中帝国主义支持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D项错误。从材料最后一句可以看出所持态度为“中立”。 [答案] A [变式演练1] 对《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两个文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①前者突出了农民要求建立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理想社会的愿望 ②两者都得到了真正的实施 ③两者都能很好地调动农民参加革命斗争 ④两者能顺应了中国近代化发展的潮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 本题为比较型逆向选择题。《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都没有真正实行过,故②符合题意;因《资政新篇》没有反映当时农民最迫切的愿望和要求,因而没能很好地调动农民的革命积极性,③也符合题意;《天朝田亩制度》把小农经济作为追求的目标,没有超出封建经济的范畴,不符合中国近代化的潮流,所以④不是两者的共同点,符合题意。正确答案为B。 [答案] B 【例2】 命题视角:利用材料考查辛亥革命的影响。 (2010·广东)“民众以为清室退位,即天下事大定,所谓‘民国共和’则取得从来未有之名义而已。至其实质如何,都非所问。”这说明(  ) A.辛亥革命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B.新文化运动具有历史必要性 C.国民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D.君主立宪制取得民众的普遍支持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辛亥革命的影响,意在考查学生理解和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材料中的“民众以为清室退位,即天下事大定,所谓‘民国共和’则取得从来未有之名义而已”,民众把清室退位与民国共和等同来看,这说明思想解放的必要性,材料并未提及群众参与,所以排除A项;C项应为辛亥革命而非国民革命;题干是辛亥革命的民国共和,故排除D项。 [答案] B [变式演练2] (2010·全国Ⅰ)1913年,某身着日式服装的革命党人途遇一老农,老农询问其国籍,某称“予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作惊状,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当被告知亦为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惶然,连忙说:“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这表明(  ) A.国内民众的反日情绪强烈 B.革命党人处于不合法状态 C.辛亥革命对农村影响有限 D.农民阶级不支持辛亥革命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阅读理解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所考查的知识点是辛亥革命的局限性。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老农惊讶的不是日式服装的革命党人,而是其中华民国的国籍,由此排除A项;“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这说明老农对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建立一无所知,这也反映了革命党人在革命宣传中并没有发动广大农民群众参加革命,从而使广大农民对革命了解不多,因此,辛亥革命对农村影响有限。B、D两项说法有误。 [答案] C 【例3】 命题视角:利用材料考查五四运动。 (2009·天津)1919年5月5日,天津《大公报》刊登“北京特约通讯”,标题为《北京学界之大举动——临日之游街大会/曹汝霖宅之焚烧/青岛问题之力争/章宗祥大受夷伤》。从上述标题中能获得的信息是(  ) A.京津两地工人罢工游行 B.学生爱国浪潮遍及全国 C.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D.北洋政府逮捕大批学生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和分析的能力。阅读材料,对应备考

文档评论(0)

2017me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