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14年乌鲁木齐地区高三年级第二次诊断性测验专家讲解课件.ppt

2014年乌鲁木齐地区高三年级第二次诊断性测验专家讲解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10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4年乌鲁木齐地区高三年级第二次诊断性测验专家讲解课件

1.有学者说:“三代之前的宗法制,是皇帝制之前的一种制度,它与皇帝制的区别在于,它没有皇帝制专制。”“没有皇帝制专制”的主要表现是 A.具有严格等级的世袭制的形成 B.嫡长子继承制对君主权力的削弱 C.“家”天下的政体带有宗法色彩 D.分封制下君主权力受到贵族的限制 2.钱穆在《中国历史上之考试制度》中说:“清末人却一意想变法,把此制度也连根拔去。民国以来,政府用人,便全无标准,人事奔竞,派系倾轧,结党营私,偏枯偏荣,种种病象,指不胜屈。”材料表达的主要观点是 A.科举制度可以杜绝官场的腐败 B.科举制度在历史上曾有利于人才的选拔 C.科举制度的废除是产生民国用人弊病的根本原因 D.科举制度被废除是“预备立宪”的结果 科举制 长期延续、影响重大、复杂精细是科举制的几个特点 “科举”二字,起初是有“分科举人”之意,也可解释为“设科举人”或“按科举人”、“以科举人”。广义的科举从汉代已开始,但名称却为察举或贡举,直到隋文帝时才出现分科举人的文字表述。“科举”一词由“科”和“举”两个早已出现的各有独立含义的字组成,将此二字连用,是在设科和举人数百年之后才实现的。隋唐两代的“科举”二字一般都是“(某)科举人”的用法,如“二科举人”、“四科举”、“八科举”、“制科举人”等。在隋唐至北宋中叶以前,“科”既可以指进士科,也可以指明经等科。 科举制 唐代科举特点:科目繁多 重诗词歌赋 宋代科举特点:轻视诗词 重视实际能力 明清科举特点:八股取士 重文章格式 科举制度统摄了我国的制度文化 (一)具有文官选拔考试性质的科举制度对我国政治制度的影响最为直接而深刻。 (二)科举制度“学而优则仕”的价值取向抑制了我国经济制度的发展 首先,科举制度重视人文的“文官考试”形式不利于经济人才的产生 其次,科举制度催生与强化了庞大的官僚阶层,这不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产生。 (三)“储才以应科目”意味着我国教育制度受科举制度影响至深 3. 宋代官制分官、职、差遣三种,只有得到“差遣”了才能掌握实权,南宋史尧弼描绘道:“无其事虚设其官,无其功而空食其禄。”这种现象使得宋代 A.中央政府的权力削弱 B.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C.地方势力得到增强 D.官僚队伍膨胀及滥政 马端临的《文献通考》载:“宋朝设官之制,名号、品秩一切袭用唐旧……台、省、寺、监,官无定员,无专职,悉皆出入分莅庶务。故三省、六曹、二十四司,互以他官典领,虽有正官,非别敕(另有皇帝的命令)不治本司事。”这说明宋朝 A.正官仅用以表示官员品秩 B.政权运作因袭唐制 C.机构重叠官员职责不明确 D.相互牵制加强集权 4.“罪己诏”曰:“去岁仓促开衅,征兵调饷,不遗余力。而将非宿选,兵非素练,纷纷召集,不殊乌合,以致水陆交绥,战无一胜……其万分为难情事,言者章奏所未及详,而天下臣民皆体谅也!” 与清帝“罪己诏”有关条约的条款是 A.大皇帝恩准大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等五处港口 B.即如该国(朝鲜)向中国所修贡献典礼,嗣后全行废绝 C.大清大皇帝允于即日降谕……以凡有华民情甘出口……毫无禁阻 D.大清国国家应允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至海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 5.1938年10月10日,周恩来发表《辛亥、北伐与抗战》一文,指出“辛亥革命前,孙先生联合了当时革命团体,如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组成了同盟会,并联络会党,联合当时咨议局立宪派中革命分子,于是有辛亥革命的成功。这是中国统一战线之最初形式”。周恩来说此话的主要目的是 A.肯定辛亥革命和北伐战争的作用 B.强调保持政治力量联合的重要性 C.主张尽早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要求蒋介石成立民主联合政府 6.牛军在《论新中国外交的形成及其主要特征》一文中说,从1952年开始酝酿,到1954年间基本形成了新的被称之为“和平统一战线政策”的对外政策。作为这项政策的两个重要目标—“扩大和平中立趋势”和“推广和平中立地带”,首先落实到中国的周边地区。这一政策 A.超越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分歧 B.率先为印度和越南两国接受 C.意在清除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 D.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 7. 沃勒斯坦说:“西欧封建制度是从一个帝国的解体中产生出来的, 而这个帝国的解体事实上或甚至在法律上都从来没有全面完成过。”“从来没有全面完成过”的含义是 A. 西欧封建制度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2017me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