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_预防梅毒乙肝母婴传播讲解材料课件
2015 .4 上海
预防梅毒、乙肝的母婴传播
2
背景
国际目标:
2015年
艾滋病母婴传播下降至5%以下
新发感染病例降低90%
先天性梅毒发病率降至0.5%
我国目标:
2015年,综合干预服务下艾滋病母婴传播率低于5%
2015年,先天梅毒报告发病率在30/10万活产数以下
2020年,先天梅毒报告发病率在15/10万活产数以下
梅毒
孕产妇梅毒检测率达75%以上(96%)
梅毒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接受规范诊疗的比例80%以上
乙肝
孕产妇乙肝检测率达85%以上
乙肝感染孕产妇所生新生儿接受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的比例大于80%(97.7%)
一、梅毒
定义
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疾病,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螺旋体进入人体后,迅速播散至全身各器官,产生各种症状与体征,也可呈潜伏状态,还可通过胎盘传给下一代。
流行病学 全球每年约有1200万新发病例,200万妇女感染梅毒;我国2013年报告444952例,甲乙类传染病第三位。全国2014年孕产妇“三病”检测率约为99.48%;我省艾滋病检测率94%,梅毒、乙肝检测率97%。
传染源 人类独有的传染病
2018-6-14
传播途径 梅毒患者的皮肤、黏膜中含梅毒螺旋体,未患病者在与梅毒患者的性接触中,皮肤或黏膜若有细微破损则可得病。极少数可通过输血或其他途径传染。获得性梅毒(后天)早期梅毒病人是传染源,95%以上是通过危险的或无保护的性行为传染,少数通过接亲吻、输血、污染的衣物等传染。胎传梅毒由患梅毒的孕妇传染。
二期梅毒:梅毒疹为特征,多部位、损害多样病灶,暴露后4-10周
皮肤、粘膜损害,扁平湿疣样皮损,掌跖部对称性分布的梅毒疹具有特征性
片状或弥漫性脱发
发热和肌肉疼痛,骨关节损害
淋巴结病变
眼梅毒(虹膜炎、视网膜炎、脉络膜炎)
神经梅毒(脑脊液RPR+,脑膜炎)
三期梅毒:感染后2-40年
心血管疾病(主动脉炎,动脉瘤)
梅毒神经系统疾病
梅毒瘤(皮肤和骨骼)
隐性(潜伏)梅毒:未形成显性梅毒而呈无症状表现,或显性梅毒经一定的活动期后症状暂时消退,梅毒血清试验阳性、脑脊液检查正常,称为隐性(潜伏)梅毒。感染后2年内的称为早期潜伏梅毒;感染后2年以上的称为晚期潜伏梅毒
2018-6-14
在妊娠任何阶段,梅毒螺旋体在各妊娠期均可进入胎儿区域
病程2年,未经治疗者,虽已无性传播,但妊娠时仍可传染给胎儿,病期越长,传染性越小
早期梅毒的母亲发生流产、死产、胎儿先天性梅毒或新生儿死亡率高于晚期梅毒的母亲
先天梅毒
患有梅毒的孕妇妊娠期间梅毒螺旋体经胎盘传染胎儿,婴儿出生后逐渐出现皮肤粘膜及内脏损害,又称胎传梅毒。
早期先天梅毒:先天梅毒2岁以内发病。
晚期先天梅毒:患儿出生时正常,2岁后出现疾病的相关症状。
潜伏期先天梅毒:无任何临床感染症状。
先天梅毒(可疑,具备2个以上表现)
发热(16%)
黄疸
贫血(10%)
出血(10%)
低出生体重(10-40%)
梅毒面容
先天梅毒早期表现(生后1周),50%可无任何症状,
或 粘膜、皮肤皮损,大量鼻分泌物,手掌、脚掌频发水泡(40%)--梅毒性天疱疮;
肝脾肿大(33-100%);
骨膜炎,巴罗氏假性麻痹—长骨骨软骨炎;
全身水肿;
腹水;
临床表现
晚期先天梅毒
神经性梅毒(可能无症状)
骨骼(马鞍鼻、佩刀胫)(75-100%),骨梅毒
皮肤(皲裂、梅毒结节性皮损、梅毒瘤)
眼睛(角膜间质炎、视神经萎缩)
耳朵(前庭蜗神经性耳聋)
郝秦生氏体征:郝秦生齿、角膜间质炎和前庭蜗神经性耳聋
二、乙肝
流行病学
全球超过2亿乙肝感染者
90%感染婴儿可发展为慢性疾病,25%-40%死于肝癌或肝硬化
25%成年人幼年感染乙肝病毒,后转变为慢性乙肝
亚洲地区乙肝引起的肝癌目前成为男性癌症死因的首位原因,也是女性的癌症主要原因
乙肝病毒感染后急性肝炎的风险
围产期1%
5岁以下儿童10%
5岁以上儿童30%
0.5%-1.5%乙肝急性感染病例会发展成为重症肝炎,甚至导致部分患者死亡
乙肝病毒感染后发展为慢性疾病的风险
1岁以内 约90%
1-4岁 30%-50%
较晚感染 5%
90%乙肝携带者可康复,6月内彻底清除病毒
传播途径(血清、精液、唾液具有感染性)
1.母婴传播(围产期、日常密切接触)
2.无保护性行为
3.不安全用血
4.不安全注射行为
母婴传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J12Z603 预制混凝土模块雨水口.pdf VIP
- NB/T_35116-2018 水电工程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测量规程.pdf
- 中医护理教案教学.doc
- 普通物理学(第7版) 程守洙课件-chapter-6.pptx VIP
-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教案全套 杨明娜 第1--8章 职业生涯意识--- 大学生职场生涯规划.docx
-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10 绿[1]-课件.pptx
- 部编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材分析(单元教学计划).pdf VIP
- 2025年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精选答案.docx VIP
- 年产7.2万吨苯酐工艺设计.docx
- 《数字图像处理》全套教学课件(共四章完整版).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