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城市支柱——海尔222
栏目:城市支柱
标题: 山海相连 书写产业发展新模式
------贵州海尔成为东西合璧的典范
导读:一个世界级品牌企业的进驻对于地方经济的发展,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意义不言而喻。贵州海尔无疑就是其中的典型,如今的贵州海尔冰箱已成为了而偏居西南一隅的遵义继茅台酒和香烟后的第三大品牌。遵义海尔一家企业带动了20多家工厂为其生产配套产品,20多家企业就形成了为海尔配套的一个产业集群。
是什么原因让海尔这个“移植”企业在短短10多年的时间里在遵义美丽的群山间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呢?
作者:《遵义》记者 段康 张明
字数:6450
山海相连 和谐发展
贵州海尔电器有限公司静静地依傍在遵义汇川区一角。一片蔚蓝色的厂房犹如蔚蓝色的海面,给人带来的是一股清新之风:这风是东部沿海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开放意识、创新精神,是海尔“蓝色文化”在遵义“红色土地”上蓬勃发展的旺盛生机。
1997年6月10日,遵义撤地建市,经济发展逐渐步入快车道。从那时开始,坚持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发挥优势,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一直萦绕在遵义人的心中。与此同时,对于以制造业闻名全国的青岛而言,知名企业西进也蓄势待发。一个已打开了对外开放窗口的美丽山城,具备了良好投资环境;一个是开放且活力十足的海滨城市,已开始实现产业扩张转移的道路。
1997年12月28日,生长在北方青岛的海尔南来遵义,这个青岛制造业龙头落户遵义,让“海尔兄弟”的知名标识在黔北大地上生长起来,海尔不但使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凸显出来,同时也成为两地互通有无,协调发展的“先锋号”。就此东部青岛与西部遵义“联姻”拉开了序幕。海尔也被称为“东西部合作”的成功典范。
站在贵州海尔电器公司冰箱生产线的终端,每30秒钟,你就会看到一台冰箱下线。据该公司负责人介绍: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制造业“利薄如刀锋”已是不争的事实。据了解,一台青岛生产的冰箱、彩电运往贵州销售,成本要增加60 元。针对贵州丰富的自然资源、优厚的投资环境和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企业进行产品的本地研发、生产和销售,开发西南市场可谓实现“名利双收”。目前,海尔冰箱日产量达7000台。与同期相比,销售增长11%。
翻开贵州海尔电器公司在遵义成长的日记,可以看到贵州海尔产量连年攀升呈滚动式发展。2000年7月1日,贵州海尔在遵义投产,该年生产冰箱27万台,产值3.5亿元,利税560万元;2003年,生产50万台,产销量为合资前的125倍,是合资第一年的6倍多;2005年,首次突破年产80万台大关,增长12%,完成产值12.6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0.8亿元,上交税金2483.75万元,主要经济指标再创历史新高;2006年,跨过年产100万台大关,全年完成102万台产销目标,实现销售收入14.89亿元,产值达14.88亿元;2007年,具备年产电冰箱150万台的能力。2008年随着技术、设备、资金等方面的投入与开发,销售量增长11%。
“政企共建,和谐发展,稳扎稳打,逐步前进”是贵州海尔电器有限公司发展的生产轨迹。该公司负责人回忆到:“海尔集团响应党中央、国务院青岛、大连、深圳、宁波四个城市对口帮扶贵州的号召,于1997年底与中国江南航天科工集团061基地风华机器厂合资组建成立了西南海尔冰箱生产基地。由于原厂地处遵义市绥阳县风华镇,受当时运输条件、规模的限制,产品、材料运输困难,投入较高。在遵义市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贵州海尔于2000年7月28日从遵义绥阳县调迁至遵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现汇川区,以下称汇川区),这是贵州海尔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与此同时,贵州海尔得到了遵义市委、市政府的鼎立支持。在发展过程中遵义政府为企业解决了搬迁厂房租赁方的改造资金问题,同时汇川区还出资将围墙外的散户搬迁,同时拓宽了公司正门的道路,为企业的入驻提供了保障,并为企业员工提供地皮集资建房,解决了员工住房问题。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特别是2007年年产量超过100万台规模以后,在运输车辆的停放、供应商竞争力等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遵义市、汇川区各级政府格外重视,并提供了大力支持。冲破了阻碍发展的瓶颈,企业搭上了发展的快车,建厂十一年来,贵州海尔在海尔集团的正确领导以及遵义市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实现较快发展,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成为东西部合作成功的典范、西部大开发的先行者、贵州省的样板企业。
从“砸冰箱”到“砸仓库”
在贵州海尔电器有限公司的产区内,记者看到除了生产线上忙碌不停的工作人员外,等待装载的大型卡车也是络绎不绝。来自全国多个省市的车辆排队进入装箱流程。很难想象在金融危机席卷的今天,各地企业纷纷叫停,而一个地方企业还能有如此强盛的生命力。“金融危机不是我们能预测到的,我们之所以能保持稳定发展,可以说与我们管理模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