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鱼腥草与罗非鱼研究__.docx

  1.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鱼腥草与罗非鱼研究__

目前,中草药主要作为饲料添加物应用于水产养殖中,会影响养殖对象肠道细菌群落的结构组成和功能代谢。汤菊芬[37]等使用复方中草药饲育,探讨对吉富罗非鱼生长及肠道菌群的影响;菌落计数法的结果发现,中草药制剂可以促进肠道中的乳酸杆菌等有益菌群的增殖,抑制大肠杆菌的生长。陆志款[38]对饲料中添加一种复方中草药饲育对红笛鲷肠道菌群的影响,结果发现饲料中添加1.0%-2.0%的复方中草药可增加肠道里细菌数量,明显抑制大肠杆菌和弧菌属的生长。刘红柏[39]等研究了将鱼腥草添加饲料后饲鱼鲤鱼,对其肠内细菌总数和构成的影响,发现添加鱼腥草后的鲤鱼肠道优势菌群变化,不动细菌属显著增加,芽孢杆菌属占总细菌的10%以上,而气单胞菌属、邻单胞菌属、假单胞菌属、弧菌属及肠杆菌科等条件致病菌的比例则显著降低。中草药鱼腥草作为浮床植物根部存在的化感作用是否会通过水体对鱼体肠道菌群产生影响,值得我们深入探讨。1.3 本实验研究对象、内容、目的和意义1.3.1 研究对象鱼腥草又名蕺菜、侧耳根、猪鼻孔等,为三百草科蕺菜属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既可以作为野生蔬菜,同时也可以作为传统用药,已被国家卫生部正式认定为“既是药品,又是食品”的极具开发潜力的自然资源之一[40]。鱼腥草作为药物发挥主要功效的成份是挥发油(甲基正壬酮、癸酰乙醛、β-月桂烯、α-蒎烯等)及黄酮类化合物,这些物质具有抗菌、抗炎、抗病毒和增强机体免疫力等作用[41]。目前,鱼腥草主要作为饲料添加剂应用在水产养殖中,可以提高鱼体的非特异免疫力、防治多种水产动物疾病[42, 43]。本研究利用生物浮床技术将中鱼腥草种植于养殖池塘水面,构建了新型的生态复合式养殖系统,进行了以下研究。1.3.2 研究内容(1)监测鱼腥草浮床的池塘水质氮磷指标的变化情况;(2)研究罗非鱼-鱼腥草共生系统对罗非鱼机体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影响;(3)研究罗非鱼-鱼腥草共生系统对池塘水体菌群结构与功能多样性的影响;(4)研究罗非鱼-鱼腥草共生系统对池塘底泥菌群结构与功能多样性的影响;(5)研究罗非鱼-鱼腥草共生系统对鱼体肠道菌群结构与功能多样性的影响;1.3.3 研究目的及意义自联合国粮农组织向全世界推广罗非鱼养殖之后,世界罗非鱼养殖迅速发展,估计到2030年世界总产量将达到730万吨。我国一直以来是世界最大的罗非鱼生产国家,池塘养殖罗非鱼产业快速发展。传统罗非鱼集约化养殖池塘属于封闭或半封闭的人工生态系统,生物组成和营养结构简单,自净功能有限。而且,高密度养殖和过量投料会造成生态循环途径受阻,池塘有害物质堆积,易导致水体污染和病害爆发[44]。近年来,世界各国积极推崇多营养层次混合养殖(Integrated multi-tropic aquaculture,IMTA)理念[45],即在生态系统水平上合理利用养殖生物及非养殖生物之间的关系,使池塘不同水层和生态位的营养与能量得到充分利用,从而降低养殖自身污染,获得经济、社会和环境科学发展。本研究针对罗非鱼池塘养殖中面临的水质污染、病害频发和经济效益低等问题,从搭建鱼腥草浮床入手,定期监测池塘水质指标、对鱼体非特异免疫指标和生长指标,利用DGGE和Biolog-Eco生态板对比分析了浮床养殖和常规养殖两种模式下池塘水体、底泥和鱼体肠道菌群的变化影响,旨在发掘鱼腥草浮床在养殖池塘中的可利用价值,为优化罗非鱼池塘养殖群落结构、调节微生物群落功能提供科学依据,构建新型罗非鱼生态健康养殖系统。2 鱼腥草浮床对养殖池塘水体水质的影响2.1 前言随着我国罗非鱼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养殖模式也越来越多样化。2012年,我国罗非鱼主产区的成鱼养殖面积大约为1466.67 km2,其中池塘占83%,水库占8%[46]。目前,池塘养殖多采用高密度、高投饵率、高耗水的方式获取高利润,这不仅对水资源造成了污染和浪费,而且增加了病害的发生率,已成为我国池塘养殖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47]。生物浮床技术是解决池塘养殖产品质量下降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提供了一种新型生态复合式农业模式[48]。目前,国内外学者已对约130种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和花卉在不同水域环境中的净化效果进行了研究[49, 50]。本实验挑选了具有“药食两用”的鱼腥草作为目标植物,利用生物浮床技术将鱼腥草种植于养殖池塘水面,构建了新型的生态复合式养殖系统,首次探讨了中草药鱼腥草吸收、同化罗非鱼池塘养殖过程中过剩的氮、磷及有机物,净化池塘水质的作用。2.2.1 试验材料实验选用的四口罗非鱼精养池塘位于惠州市海洋与渔业科学技术研究中心,每口池的面积约400 m2。实验塘(标号B1、B2)鱼腥草初始生物量均为60 kg,浮床覆盖面积各约占19%(约77.76 m2),对照塘(标号A1、A2)无鱼腥草浮床,浮排的具体制作方法见文献[12]。每个池塘放养同批次、同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