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_第一章_园林植物主要食叶害虫的危害和防治.ppt

2_第一章_园林植物主要食叶害虫的危害和防治.ppt

  1. 1、本文档共5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_第一章_园林植物主要食叶害虫的危害和防治

xpwang@mail.hzau.edu.cn 黄求应 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技学院, 武汉 430070 1.5. 尺蛾类 鳞翅目尺蛾科 重要种类: 国槐尺蛾 Semiothisa cinerearia Bremer et Grey 丝棉木金星尺蛾 Calospilos suspecta Warren 木橑尺蛾 Culcula panterinaria Bremer et Grey 油桐尺蛾 Buzura suppressaria Guenee 1.5.1 丝棉木金星尺蛾 识别特征 幼虫 体黑色,刚毛黄褐色;前胸背板黄色,有5个黑色斑点;背线、亚背线、气门上线、亚腹线为蓝白色,气门线、腹线黄色较宽。 成虫 前翅外缘有1行连续淡灰色纹.外横线成1行淡灰色斑.上端分叉,下端有1个红褐色大斑。中横线不成行,在中室端部有1大灰斑.翅基有1个红褐色大斑。 1.5.1 丝棉木金星尺蛾 分布 华北、中南、华东、西北地区; 寄主 黄杨、丝棉木、榆、杨、柳等; 为害症状 食叶害虫,短期内将叶片全部吃光,致小枝枯死。 发生规律 年发生3代; 以蛹在土中越冬,5上-5中,6下-7初,9下-10中均为幼虫为害盛期。 1.5.1 丝棉木金星尺蛾 防治方法 人工防治:冬季松土灭蛹;利用吐丝下垂习性,可震落收集幼虫捕杀。 生物防治:幼虫发生期,喷洒青虫菌液,每克含孢子100亿的可湿性粉剂的100倍液,杀虫效果达85%以上。 化学防治:幼虫发生期,喷90%晶体敌百虫、50%杀螟松乳油、80%敌敌畏乳油1:1000倍液,杀虫效果可达95%以上。 1.5.2 国槐尺蛾 识别特征 幼虫 初孵时黄褐色;2-5龄幼虫均为绿色。部分个体各体节前侧两面有黑褐色的条状或圆形的斑块。老熟后体背变为紫红色。 1.5.2 国槐尺蛾 识别特征 成虫 前翅亚基线及中线浓褐色,在靠近前缘处均向外缘急弯成一锐角;亚外缘线黑褐色,由紧密排列的三列黑褐色长形块斑组成。顶角下方有一深色的三角形斑纹。 后翅中室外缘有一黑色斑点;外缘呈锯齿状缺刻。 1.5.2 国槐尺蛾 1.5.2 国槐尺蛾 分布 山东、江苏、北京、陕西等地; 寄主 国槐、龙爪槐,有时也为害刺槐; 为害症状 幼虫孵化后即开始取食,幼龄幼虫食叶呈网状,3龄以后取食叶肉,仅留中脉,严重时可使植株死亡。 发生规律 年发生3代; 以蛹在土中越冬,次年4月中羽化,各代幼虫为害盛期分别为5月下旬、7月中及8月下至9月上。 1.5.2 国槐尺蛾 防治方法 以蛹越冬,可人工挖蛹; 灯诱成虫; 利用幼虫下树化蛹越冬习性,涂毒环阻杀幼虫; 应抓住第一、二代的防治,降低虫口基数,幼虫期药剂防治应在4龄之前。 1.5.3 园林植物尺蛾类害虫生物学特点 有的食性杂,如黄连木尺蛾可取食多种植物,有的食性单一,如槐尺蛾仅为害槐树; 年发生1代或3-4代,均以蛹在土中越冬; 成虫具趋光性; 卵散产或块产; 幼虫5-6龄,4龄前食量小,5龄后食量大增,可在短期内将叶片吃光; 幼虫受惊后有吐丝下垂、随风扩散的习性。 1.5.4 园林植物尺蛾类害虫防治方法 秋冬季灭蛹:3月之前,在树冠下及其周围松土中挖蛹; 对于雌成虫无翅的种类,利用绑塑料布、涂毒环等措施防止雌虫上树产卵; 灯光诱杀成虫; 利用幼虫的吐丝下垂习性震树灭虫; 化学防治:掌握在4龄幼虫之前。 1.6 大蚕蛾类 鳞翅目大蚕蛾科 重要种类 樟蚕 Eriogyna pyretorum Westwood 绿尾大蚕蛾 Actias?selene?ningpoana? Felder 1.6.1 樟蚕(枫蚕) 识别特征 幼虫 各环节的背面及体侧着生很多圆柱状的瘤状突起,各突起上均着生数根细毛。 肛上片、尾足基部各有黑斑1个,呈三角形排列。 1.6.1 樟蚕(枫蚕) 识别特征 成虫 翅灰褐色,前、后翅各有1个黑褐色眼状斑;外横线棕色,双锯齿形。 1.6.1 樟蚕(枫蚕) 分布 广东、台湾、福建、湖南等地; 寄主 樟树、枫树、柜柳、野蔷薇等; 为害症状 幼虫食叶,呈缺刻。 发生规律 年发生1代; 以蛹滞育越冬,5-8月幼虫为害。 1.6.1 樟蚕 防治方法 采茧灭蛹:樟蚕蛹期长,结茧密集,可于冬季组织人力从树上将茧撕下,用土深埋或烧毁; 灯光诱杀:每年3-4月间成虫羽化盛期可用黑光灯诱杀; 生物防治:再雨季初期采用白僵菌防治。 化学防治:敌敌畏插管烟剂于早晚静风时,在园内释放,防治1至4龄幼虫,也可用65%敌百虫乳剂500至800倍液喷洒防治1至3龄幼虫,4龄后则用90%敌百虫晶体500倍液喷洒; 1.6.2 绿尾大蚕蛾 识别特征 幼虫 翠绿色; 体节有瘤状突起,以中、后胸4个及第8腹节背上1个特大, 瘤突上有褐、白色长毛; 体侧各有一黄色纵线。 成虫 前翅前缘及胸部的紫色条带可连成一体,翅中央有一眼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