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和领导智慧.ppt

  1. 1、本文档共1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文化和领导智慧

中国文化 领导艺术 本人的“四个基本不讲” 歌功颂德、粉饰太平的假话基本不讲; 愤世嫉俗、牢骚满腹的怪话基本不讲; 句句正确、句句没用的废话基本不讲; 鹦鹉学舌、人云亦云的老话基本不讲。 引 言:为什么要谈中国式的领导智慧? 一个鄙弃传统文化的民族必定是无根的民族 一种缺乏民族特色的领导注定是低效的领导 一、寻根:中国文化与中国人 二、求道:中国式领导智慧的基本蕴涵 三、问策:如何锻造中国式领导艺术 一、寻根:中国文化与中国人 1988年全世界荣获诺贝尔奖的75位科学家在巴黎聚会,探讨新世纪的发展前景时有这么一段宣言: “二十一世纪的人类如果要过和平幸福的生活,就应该回到二千五百年前的中国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 ——墨西哥《永久》周刊2001年8月17日 1、中国文化是含蓄内敛的阴柔文化 含蓄内敛的中国文化 开放张扬的西方文化 抱拳、鞠躬 用筷子往内夹 讲求包容与融合 较保守,乐守成 说话委婉含蓄 各类作品重意境、神韵 喜怒不形于色 尚“圆”,为人讲灵活性,办事讲究圆融变通,留有余地 握手、拥抱或亲吻 用刀叉向外戳 强调斗争与竞争 较进取,乐征服 说话开门见山 各类作品重描摹、再现 不掩饰内心感情 尚“方”,为人讲原则性,做事讲究规则第一,是非分明 1) “抱拳礼” “抱拳礼”是中国传统的民族礼节,其形式是右手抱拳在内,左手四指并拢搭于右拳之上,拇指弯曲。 抱拳礼的基本内涵与意义体现在:意蕴从容大方、气质温文尔雅、态度诚恳谦卑、文化特色鲜明、行礼方便快捷、有效避免尴尬、杜绝卫生隐患、适宜各种场合等 2)中国人的 谦虚、内敛与含蓄 在传统文化里,东方的含蓄和智慧无处不在。在饮食文化里,菜品的名字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一道“佛跳墙”,把一坛浓汤熬了成了一个鲜活的故事:六根清净的佛门弟子闻得奇香,忍不住跳墙而出,于是就有了 “坛启荤香飘四邻,佛闻弃禅跳墙来” 的诗句。 中国的文人不但谦虚,如称自己为“鄙人”、“在下”,称老婆为“贱内”、“拙荆”,称孩子为“犬子”,让别人看文章,那是请人“斧正”,而且含蓄:如“地老天荒、海枯石烂、羞花闭月、沉鱼落雁”等,更典型的则是中国人的表情达意,通常是“曲线救国。” 在某种意义上,中国文化是“饺子”文化,把好东西包在里面;西方文化“比萨饼”文化,把漂亮东西都摆在外面。中国的审美观念是“花至半开,酒至半酣”为上品。在艺术上,中国人追求意境和神韵,名画如“深山藏古寺”、“踏春归来马蹄香”等。 3)中国人的圆融变通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 下不为例; 既不犯规,也不犯傻等 解说:中国文化其实既讲究原则性,有强调灵活性,这种圆融变通的特质有时还能形成解决问题的创造性思路。但丧失了原则性的灵活性则容易招致对规则的破坏,产生新的不公。 2、中国文化是重人情讲面子的关系文化 (1)重“人情”是中国文化的基本特质之一。 (2) “面子”与“气节”是中国人的基本生存信念。 (3)“关系网” 是中国人的基本生存境遇;关系就是生产力。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 “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 “滴水之恩,必当涌泉相报”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解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人情”,是中国文化的基本特质之一。所谓“人情”,有双重涵义:其一是指人的喜、怒、哀、乐、爱、恶、欲几种自然情感,所谓“七情”是也;“人情”的第二重涵义是指?人际交往中的情感交流,所谓“来而不往非礼也”。在中国无情的人必无缘。重情重义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基因。管理者以“情”为纽带可以轻易化解工作与人际中的矛盾冲突,创造和谐氛围。 2)讲“面子” 伯夷和叔齐, 原是殷的旧臣,曾就养于周文王。听说武王起兵伐纣,便跑到首阳山上去吃野菜,“饿死不食周粟”。不料,后来有人跑到山上去对他们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敬老院里的米饭,固然是周天子的,难道这首阳山上的野菜,便不是周天子的么? 伯夷和叔齐没有话说,为了面子,只好饿死。这就叫“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也就是气节和面子比老命更重要的意思。气节当然是重要的,而且伯夷和叔齐 不吃米饭吃野菜,已是保住了气节。他们的饿死,纯为面子故, 那么,面子为什么丢不得呢?因为面子既丧,便“没脸见人”, 只有“死路一条”。“没脸见人”这话,文雅的说法叫“无颜见江东父老”,其发明人是兵败乌江的西楚霸王项羽。他的说法,是“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古人要面子是很实在的,不像今人脸皮厚,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一句“不好意思”便罢了,所以项羽终于自杀。 古代故事:楚成王死要面子 所谓“死要面子”,就是说,宁愿死,也要面子。公元前626年(鲁文公元年),楚成王被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