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桩基检测技术的回顾及进展.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基桩检测技术的回顾与进展 李大展    关立军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地基所,北京,100013) 摘 要:本文对近30年来我国基桩检测技术的发展情况作了回顾,并报导了当前该领域的一些研究成果和发展方向。 关键词:基桩;检测;回顾;进展 检测历史的回顾 随着我国城乡建设的迅速发展,桩基工程检测技术成为工程界的一个热点技术。特别是近30年来,在各级主管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广大检测人员的努力下,检测领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基于工程经验的不断积累,使得检测技术更加趋于成熟和先进。在此基础上,现对我国基桩检测技术的发展情况作一回顾,供同行指正。 1.1基桩检测方法的分类 从我国实际情况来看,基桩施工后的检测可分为成孔检测和成桩检测两大类。 成孔检测主要由孔径检测、垂直度检测和孔底沉渣检测。孔径检测一般采用铁环法或井径仪(伞形检测器),也可采用较先进的水下摄像和发射仪器。垂直度检测一般只能采用开挖后实际量测的方法,必要时也可采用测斜仪。对于孔底沉渣检测,垂球法仍是目前工地常用的方法,也可采用电容法等孔底沉渣检测仪。就防患于未然的观点来看,充分重视成孔检测,显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成桩检测可分为完整性检测和承载力检测两大类。 历年来我国先后开展的完整性检测方法主要有:动刚度法,机械阻抗法(瞬态、 现着重对如下两个问题,作一回顾。 1.2对高应变动测法历史的回顾 我国基桩动测技术的研发始于上世纪70年代末,锤击贯入试桩法作为我国自行研制开发的一种高应变动测法,于1981年通过鉴定,并于1991年编制完成我国基桩动测领域的第一本标准《锤击贯入试桩法规程 CECS 35:91》。1982年上海铁道学院与甘肃省建筑科学研究所共同研制了我国首台打桩分析仪DZH-3型,限于当时条件该系统未能推广应用,但仍不失为我国研制基桩动测仪器的先驱。1986年前后,我国开始从瑞典和美国引进国外的高应变动测仪器(PID和PDA)。通过对国外新技术的消化、吸收和改进,80年代中期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推出了RSM系列试桩分析仪,1989年交通部第三航务工程局科研所研制的SDF-1型打桩分析系统通过鉴定。1992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推出FEI-A型基桩分析系统,并通过鉴定。该系统包括低应变、高应变动测的全套软、硬件系统,达到了国际上90年代先进水平。与此同时,对高应变动测法的认识,也经历了一个由盲目到理性的过程。在国外仪器引进初期,由于宣传不当等原因,以为只要引进一台国外仪器,桩的承载力就能在现场“一锤定音”的说法有相当的市场;更有甚者,认为高应变动测将会取代静载试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工程实践的多年经验,使人们对高应变动测的适用性逐渐有了较正确的认识(详见下文)。 1.3低应变动测法确定基桩承载力问题 历年来我国先后开展的低应变动测方法主要有:动刚度法,机械阻抗法(瞬态、1993年9月在山东济南召开的《第一届全国桩基工程学术会议》上,笔者等发表的《桩基工程检测技术的现状与展望》[2](以下简称《展望》)一文中,表明了我们的态度是“如果要得到对这一课题的更有说服力的论据,显然最好的办法还是要通过今后数年内从事桩基动测工作者的更多的实践”。 多年后工程实践的经历和教训,使人们对低应变动测法的适用性开始有了较正确的认识。江苏省建委等建设主管部门相继下文,停止采用低应变法检测基桩承载力。 2008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以建标 [2008] 104号文,公布2007年工程建设标准复审结果为:《基桩低应变动力检测规程》JGJ/T 93-95 废止。 2.若干新规定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已于2008年4月22日批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为行业标准[3],编号为JGJ 94-2008(以下简称新规范),自2008年10月1日起实施。通过对新规范的初步学习,现仅对有关基桩检测领域相关问题,提出下列心得供同行讨论和指正。 2.1新规范明确工程桩的全过程检验 新规范规定,桩基工程的检验按时间顺序可分为三个阶段:施工前检验、施工检验、施工后检验。 施工前应检验桩位是否合格。对于预制桩应对其外观、桩身混凝土强度、焊条与压力表的质量等进行检验;而对于灌注桩应对混凝土拌制、混凝土强度等级、钢筋笼质量与规格是否附合规范要求进行检验。 施工过程中的检验,对于预制桩应包括:打入(静压)标准、接桩质量、锤击数和最终贯入度等;对于灌注桩应包括:成孔质量、孔底沉渣厚度、钢筋笼安放位置等。干作业条件下成孔的大直径桩,还应对桩端持力层性状进行检验。 施工后首先应检查成桩桩位偏差,然后应进行承载力和桩身质量检验。 综上所述,可见按照新规范的要求,将施工前、施工过程中检验作为与施工后检测同样重要,防患于未然,显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2新规范继续强调静载试验的重要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7****504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