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一章地下水资源的开发、保护与管理§11.1地下水资源的开发 一、水源地的选择 水源地的选择,对于大中型集中供水水源地来说,就是选择取水地段;对小型分散供水水源地来说,则是解决某几眼水井具体位置的问题。 在选择集中供水水源地的位置时,一般应考虑以下技术和经济方面的条件 从技术角度考虑 为满足水量要求和节省建井投资的目的,供水水源地(或开采地段)应尽可能选择在含水层层数多、厚度大、渗透性强、分布广、具有调节能力、水量丰富、水质良好的地段。 为增加开采补给量,保证水源地的长期均衡开采,水源地应尽可能选择在可以最大限度拦截区域地下径流的地段,接近补给水源和能充分夺取各种补给量的地段。 为保证水源地投产后能按预计开采动态正常运转,避免过量开采产生的各种生态环境负效应,在选择水源地时,要从区域水资源综合平衡观点出发,尽量避免出现工业和农业用水之争、供水与矿山排水以及上下游之间的矛盾,新建水源地应尽量远离原有的取水或排水点,减少互相干扰。 为保证取出水的质量,水源地应选择在不易引起水质污染(或恶化)、便于保护的地段上。 从经济角度考虑 在满足水量、水质要求的前提下,为节省建设投资,水源地应尽可能靠近供水区 为降低取水成本,水源地应选择在地下水浅埋或自流地段; 河谷水源地要考虑供水的淹没问题;人工开挖的大口径取水工程,则要考虑井壁的稳固性。 当存在多个水源地方案选择时,应加强多个方案分析比较,从中优选最佳的水源地。 基本原则 水量大(汇水处、径流带)、不争水(远离其它水源地)、易取水(埋藏浅)、不污染(远离污染源)、不危害地段(环境地质问题)。 二、取水建筑物的类型和适用条件 取水建筑物类型的选择,主要决定于含水层(带)的空间分布特点以及含水层(带)的埋藏深度、厚度和富水性能;同时也与设计需水量大小,预计的施工方法,选用的抽水设备类型等因素有关。 地下水取水建筑物大致可分为垂直的(井)和水平的(渠)两种类型。 三、 取水建筑物的合理布局 取水建筑物的合理布局,是指在水源地的允许开采量和取水范围确定之后,以何种技术上、经济上合理的取水布置方案,才能最有效地和最少产生有害作用的开采地下水。 (一)管井的合理布局 1、管井的平面布局 直线布井方式,主要适用于傍河水源地,可沿河布置一排或两排的直线井群,井位交错布置。 梅花形布井方式,主要适用于远河的潜水及多个含水层的地下水开采地段。 扇形布井方式,在基岩地区,由于岩石富水性极不均匀,地下水多是网状及脉状等窄条带径流,为了最大限度的截取地下水,常根据径流带的宽窄,在横截面上布置了3-5成群呈扇形的井群,对水源地开采。 平均布井方式,主要应用了面状分布,均质的松散含水层,井与井之间,通常采用等距排列的平均布井方法。 需要指出的是:在岩层导、储水性能分布极不均匀的基岩裂隙水分布区,水井的平面布局主要受富水带分布位置的控制,应该把水井布置在补给条件最好的强含水裂隙带上,而不必拘束于规则的布置形式。 过滤器长度可按下列原则确定: 过滤器合理长度可根据设计出水量、含水层性质和厚度、水位降深及技术经济等因素确定。冶金勘察总公司试验资料表明,过滤器适用长度不宜超过30m。 含水层厚度小于30m时,在设计动水位以下的含水层部位,全部下过滤器;含水层厚度大于30m时,可根据试验资料确定。 过滤器一般设在含水层中部,厚度较大的含水层,可将过滤管与井壁间隔排列,在含水层中分段设置,以获得较好的出水效果。多层承压含水层,应选择在含水性最强的含水段安装过滤器;岩性为均质的潜水含水层,应在含水层底部的1/2—1/3厚度内设过滤器。 大厚度含水层中的分段取水一般是采用井组形式,每个井组的井数决定于分段(或分层)取水数目。一般多由2~3口水井组成,井组内的3个孔可布置成三角形或直线形。 由于分段取水时在水平方向的井间干扰作用甚微,所以其井间距离一般采用3~5m即可;当含水层颗粒较细,或水井封填质量不好时,为防止出现深、浅水井间的水流串通,可把孔距增大到5~10m。 分段取水设计时,应正确决定相邻取水段之间的垂向间距(如图10.4中的a段),其取值原则是:既要减少垂向上的干扰强度,又能充分汲取整个含水层厚度上的地下水资源。 表10.3列出了在不同水文地质条件下分段取水时,垂向间距(a)的经验数据。如果要确定a的可靠值,则应通过井组分段(层)取水干扰抽水试验确定。 在透水性较好(中砂以上)的大厚度含水层中分段(层)取水,既可有效开发地下水资源,提高单位面积产水量,又可节省建井投资(不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