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病人的护理课件_1.ppt

  1. 1、本文档共10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麻疹病人的护理课件_1

麻疹病人的护理 一 概述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临床特点:出疹前的发热,咳嗽、流涕、喷嚏等上呼吸道炎症,结膜炎及口腔内的粘膜斑;出疹期的特殊皮肤斑丘疹;恢复期的皮肤糠麸样脱屑及褐色色素沉着。 患者多为儿童,过去每隔3~4年有一次大流行,常使患儿死于支气管肺炎等合并症。对小儿健康危害极大。 从六十年代以来,由于麻疹减毒活疫苗的广泛接种,已有力地控制了麻疹的流行。 麻疹病后可获得终生免疫、没有动物宿主、也没有慢性病毒携带者、人工免疫有良好的保护效果。这些都是消灭麻疹的有利条件。 二 病原学 麻疹病毒属副粘液病毒,麻疹病毒的抗原性稳定,仅有一个血清型。 麻疹病毒能在组织细胞培养中生长繁殖,引起受感染细胞融合,形成多核巨细胞病变,且可在胞浆与胞核内形成嗜酸性包涵体。 麻疹病毒在外界生活力不强,对阳光及一般消毒剂很敏感。紫外线能很快灭活病毒。56℃ 30 min即可灭活。但耐寒及耐干燥,室温下可存活数日,-70℃可保存活力5年以上。 随飞沫排出的病毒在室内可存活34h,但在流通的空气中或阳光下30分钟即失去活力。含病毒的飞沫在室内空气中保持传染性一般不超过2h。 三 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 病人是唯一传染源。 眼结膜分泌物、鼻、口咽、气管的分泌物中都含有病毒,具传染性。 发病前1~2天(潜伏期末)到出疹后5天,均具有传染性。 并发肺炎时,传染性可延长到出疹后10天。 (二)传播途径: 主要是通过呼吸道排出的飞沫直接传播。 (三)人群易感性 普遍易感,未患者过麻疹,又未接种 麻疹疫苗者,一旦接触麻疹病人后90%以 上发病。是传染性最高的传染病之一。 孕妇在分娩时处在潜伏期,则产后母子可同时发病——新生儿麻疹。 产妇在分娩时正在出麻疹,胎儿出生时也在出麻疹——先天性麻疹。 孕妇患麻疹可引起早产、流产。 四 发病机制与病理 麻疹的发病过程 空气中的麻疹病毒 ↓ 第1天 呼吸道(或眼结膜)上 皮细胞中病毒繁殖 ↓ 第1~2天 局部淋巴组织内病毒繁殖 ↓ 第2~3天 第一次病毒血症 ↓ 第3~5天 病毒在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内繁殖 ↓ 第5~7天 第二次病毒血症 ↓ 第7~11天 呼吸道、皮肤及其他 脏器病毒繁殖 ↓ 第11~14天 血液及全身各脏器内 病毒量达到高峰 (临床症状显著) ↓ 第15~17天 全身各病灶内病毒量 迅速下降而消失 (临床进入恢复期) 三 病理变化 麻疹的显著性病理特征是当病毒侵袭任何组织时感染部位均出现单核细胞浸润及形成多核巨细胞。 前者广泛存在于全身淋巴组织和肝、脾等脏器中;后者主要位于皮肤、眼结合膜、鼻、咽、呼吸道和胃肠道粘膜等处,核内外含有嗜酸性包涵体。 病毒→口腔粘膜→粘膜及粘膜下炎症→局部充血、渗血、细胞变性、坏死、炎性细胞浸润、角化 →麻疹粘膜斑。 病毒→侵袭皮肤,在皮肤的上皮及真皮的毛细血管周围大量繁殖,使毛细血管内皮发生肿胀、变性、坏死、炎性细胞浸润,使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血浆、红细胞渗漏到血管外,扩散到表皮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a888118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