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高考历史新一轮总复习第21讲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ppt

2015高考历史新一轮总复习第21讲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ppt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5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5高考历史新一轮总复习第21讲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核心 考点突破 考点三 对斯大林体制的改革与调整 首页 尾页 上页 下页 史料印证 要点突破 基础梳理 真题对接 考点突破 真题研析 命题视角 课时训练 微课助学 2.主要内容 (1)承认 对经济的调节作用,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 (2)政府减少了指令性计划指标,代之以指导性计划指标。 (3)通过一系列法规,调整了所有制结构。 (4)企业开始实行各种形式的租赁和承包,还出现了与国外合资的企业。 (5)一些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也开始实行租赁制或建立家庭农场。 市场 3.结果:经济改革没有迅速取得预期成果,把改革重点转向政治领域,最终导致国内局势失控和苏联的解体。 核心 考点突破 首页 尾页 上页 下页 要点突破 史料印证 真题对接 基础梳理 考点突破 真题研析 命题视角 课时训练 微课助学 ◆史料分析 史料反映赫鲁晓夫改革的重要措施即开垦荒地、扩大产粮区。划线部分表明由于经营管理落后,耕作方式简单粗放,粮食产量呈下降趋势,没有彻底解决粮食问题。 考点三 对斯大林体制的改革与调整 史料1 赫鲁晓夫农业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是从1954年起在哈萨克、西伯利亚、乌拉尔、伏尔加河流域和北高加索实行大规模的垦荒。……1954~1960年,先后开垦4 000多万公顷荒地。这期间,全国的粮食产量增长了50%以上,其中1/3就是由这些新开垦的土地提供的。但由于经营和管理不善,加上粗放耕作,到20世纪60年代初,垦荒区提供的粮食呈现下降趋势。到1964年,苏联便不得不从国外进口粮食。 ——《世界现代史资料选辑》 核心 考点突破 首页 尾页 上页 下页 要点突破 史料印证 真题对接 基础梳理 考点突破 真题研析 命题视角 课时训练 微课助学 ◆史料分析 本史料表明勃列日涅夫改革使苏联经济的发展较快,与美国之间的差距逐步缩小。 考点三 对斯大林体制的改革与调整 史料2 据美国国务院计算,苏联1950年的国民生产总值为美国的33%,1975年上升到53%。 核心 考点突破 首页 尾页 上页 下页 要点突破 史料印证 真题对接 基础梳理 考点突破 真题研析 命题视角 课时训练 微课助学 ◆史料分析 本史料说明了戈尔巴乔夫改革不是去除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而是走上了否定共产党领导,否定社会主义的道路,造成了一系列恶劣影响。 考点三 对斯大林体制的改革与调整 史料3 有人曾形象地说:“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手术刀不是挥向党身上的肿瘤,而是挥向党的脖子。” 核心 考点突破 首页 尾页 上页 下页 史料印证 基础梳理 真题对接 要点突破 考点突破 真题研析 命题视角 课时训练 微课助学 考点三 对斯大林体制的改革与调整 1.简要图示 核心 考点突破 首页 尾页 上页 下页 史料印证 基础梳理 真题对接 要点突破 考点突破 真题研析 命题视角 课时训练 微课助学 考点三 对斯大林体制的改革与调整 2.易错提醒 戈尔巴乔夫改革是导致苏联解体的重要因素但不是根本原因,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斯大林模式的弊端长期得不到纠正,从而积累了大量的矛盾和问题,戈尔巴乔夫改革激化了这些矛盾,从而导致苏联解体。 核心 考点突破 首页 尾页 上页 下页 史料印证 基础梳理 真题对接 要点突破 考点突破 真题研析 命题视角 课时训练 微课助学 考点三 对斯大林体制的改革与调整 3.三个角度理解苏联改革 (1)知识角度: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多次进行改革的根源。赫鲁晓夫改革主要侧重于农业方面,勃列日涅夫改革主要侧重于工业方面,二者都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而戈尔巴乔夫制定经济发展的加速战略,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最终以苏联解体而告终,斯大林模式是苏联解体的历史根源。 (2)史观角度:从全球史观的角度考虑,在苏联社会主义改革时期,全球经济的发展呈现出“半球化”的发展模式,即世界上主要存在着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二者互相斗争、此消彼长可以带来很多值得深思的经验和教训。 核心 考点突破 首页 尾页 上页 下页 史料印证 基础梳理 真题对接 要点突破 考点突破 真题研析 命题视角 课时训练 微课助学 考点三 对斯大林体制的改革与调整 (3)热点角度:中国独具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模式,给中国经济带来了空前的发展活力。从这一现实热点出发,把苏联改革留下的经验和教训进行总结和深思是非常有必要的。 核心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