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一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 第2讲 汉代至明清政治制度演变.ppt

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一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 第2讲 汉代至明清政治制度演变.ppt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一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 第2讲 汉代至明清政治制度演变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一 2.影响 (1)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局的稳定和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2)把读书、考试与做官联系起来,推动了中国古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官员文化素质的提高。 (3)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自然科学的发展。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一 典例2 河南尹田歆的外甥王谌,以知人出名。田歆对他说:“如今应推举六名孝廉,多有贵戚书信相命,又不好违背,我想自己选一位名士以报效国家,你助我求之。”这体现了 (  ) A.地方无选官权 B.选拔官吏以品评为主 C.察举制的弊端 D.自上而下的选官方式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察举制。根据材料中“推举六名孝廉”等内容,可判断出这是在讲察举制,再结合“多有贵戚书信相命”可知,察举制存在裙带之风,易受到豪门贵族干扰,难以选拔出真正有才学的人,故选C项。结合所学知识,察举制是一种由地方依据孝、廉标准向中央举荐人才的选官机制,其特点是自下而上,故A项错误。B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排除;D项错在“自上而下”。 【参考答案】 C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一 1.《东汉会要》载:“西都(西汉)止从郡国奏举,未有试文之事;至东都(东汉)则诸生试家法(经术),文吏课笺奏。”汉代选官制度的这一调整 (  ) A.扩大了官吏的人才来源 B.奠定了九品中正制的基础 C.有助于提高官员的素质 D.使考试成为选官的主要途径 C 【解析】本题考查汉代选官制度——察举制。由材料“诸生试家法(经术),文吏课笺奏”可知,东汉时期察举制不再仅以德作为选官标准,而是辅之以考试甄别对象,重视对官员文化素质的考查,故C项正确。材料仅提出了提高官员的素质,并没有扩大官吏的人才来源,故A项错误;魏晋时期实行的九品中正制,就是为了缓和中央政府与世家大族的矛盾而采用的,因此B项不符合材料所述;材料中的“试家法”等并非指科举制,故D项错误。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一 2.科举时代流传着“家贫、亲老,不能不望科举”的说法,到明代更是出现了考取功名者“强半寒素之家”的现象。由此可见科举制 (  ) A.禁锢了人们思想 B.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C.强化了君主专制 D.重视由下而上推荐人才 B 【解析】本题考查科举制。材料没有体现禁锢思想,故A项错误;隋唐科举制逐渐取代魏晋门阀制度后,出现了不问家世出身、以才学来选拔官员的现象,材料反映了贫民子弟对通过科举改变命运的期盼以及相关史实,这在客观上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故B项正确;C项与题意无关;由下而上推荐人才是汉代察举制,故D项错误。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一 角度1:三省六部制的运行机制 材料一 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 ——摘编自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二 垂拱三年,或诬告(宰相)祎之……(武)则天特令肃州刺史王本立推鞫(审问)其事。本立宣敕示祎之,祎之曰:“不经凤阁(中书省)鸾台(门下省),何名为敕?”则天大怒,以为拒捍制使,乃赐死于家。 ——摘编自《旧唐书·刘祎之传》 【问题】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朝中央权力机构的基本运作程序,并说明唐代三省六部制推广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刘祎之不认可王本立宣读“敕书”的原因。 【答案】 (1)程序:中书省负责草拟、颁发皇帝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尚书省负责执行,下设六部分别负责贯彻各种政令,处理日常事务。作用:减少行政决策的失误;分散相权,加强皇权。 (2)原因:诏敕必须由中书省起草,门下省审议,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诏令被认为是违制的。 考点三 君主专制的强化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一 角度2:明清专制主义的加强 材料一 (明初内阁大学士)掌献替可否(意即对君劝善规过,议论兴革)……凡上之达下,曰诏,曰诰……皆起草进画,以下之诸司。下之达上,曰题,曰奏……皆审署申覆(意即审查签收,上报或发回)而修画焉,平允乃行之……大典礼、大政事,九卿、科道官会议已定,则按典制,相机宜,裁量其可否,斟酌入告。 ——摘编自《明史·职官一》 材料二 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无论宦寺(宦官)不得参,即承旨诸臣(军机大臣)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摘自《清史稿·军机大臣年序表》 【问题】 (1)根据材料一归纳明初内阁大学士的主要职责,并指出明初阁臣不能等同于丞相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军机大臣的地位和职能,并分析其实质。 【答案】 (1)职责:劝谏皇帝,匡正过失,讨论历代盛衰原因和典制沿革;替皇帝起草诏令和批答大臣奏章;将九卿等议定的意见经审查后报告皇帝。原因: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决策机构;不能统领六部。 (2)地位和职能:清代军机大臣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