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五 现代世界政治格局演变单元提升.pptVIP

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五 现代世界政治格局演变单元提升.ppt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五 现代世界政治格局演变单元提升

单元知识整合 题型突破方略 真题随堂检测 单元提升 一、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和“冷战” 1.三者的含义 (1)雅尔塔体系:简而言之就是美、英、苏三国首脑主要通过雅尔塔会议所确定的战后世界秩序和政治格局的基本蓝图,其实质是美、苏两分天下。 (2)两极格局:以美、苏为中心,以两大军事政治集团、两大阵营全面对抗为特点的格局。 (3)“冷战”:美苏对抗的主要形式。 2.三者的关系 (1)雅尔塔体系的建立是战后两极格局形成的基础,即奠定了战后两极格局的框架。 (2)两极格局是雅尔塔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从属于雅尔塔体系。 (3)雅尔塔体系下两极格局对抗的主要形式是“冷战”,“冷战”的加剧又促进了两极格局的形成。一般说来,两极格局的瓦解,也就意味着“冷战”局面的结束、雅尔塔体系的瓦解。 二、从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看影响大国关系的因素 1.国家利益是影响大国关系的根本因素 (1)从两极格局的形成来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苏联实力增强,而英、法、德、日等国实力严重削弱,美苏因意识形态的不同由联合走向对抗,形成两极对抗局面。 (2)从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来看: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飞速发展,欧洲国家和日本的实力急剧上升,出现了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1973年开始的经济危机使美国经济严重衰退,导致美苏争霸中苏攻美守的战略态势出现。 (3)从两极格局的瓦解来看:20世纪80年代后苏联经济严重衰退,使得它无法继续与美国对抗,步步退却,持续了近半个世纪的美苏对抗最终以苏联的解体而结束。 (4)从中国成为多极化中的一极来看:中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功大大增强了中国的实力,使得中国在两极格局解体后,成为影响世界格局的重要力量。 2.国际格局的变化是重要因素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20世纪50年代中期,两极格局的形成使英、法、德、日等国受到美国的控制,而中国则与苏联建立了友好同盟关系。 (2)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到60年代初,两极对抗由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的对抗走向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争霸,苏联为在争霸中增强竞争力,企图控制各社会主义国家的内政外交,导致了中苏关系的破裂。 (3)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欧洲国家的联合和日本经济的迅速发展,国际格局开始向多极化方向发展,迫使美国调整了与欧洲国家的关系,缓和了与中国的关系。 (4)20世纪90年代以来,两极格局解体,中俄关系有了新发展,中美、中日、美俄关系反复变化。 3.特定条件下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异同 (1)两极格局下,美苏对抗带有浓厚的意识形态对抗和社会制度对抗的痕迹。 (2)中苏友好互助关系确立的基础是两国具有相同的指导思想和社会制度;后来中苏关系的恶化,也是由于双方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有着不同的理解。 方略5 非选择题中原因、背景类设问的解答模板 1.原因类 (1)从深度上分,原因有根本、直接和主要原因。 根本原因是指影响历史发展的诸多因素中,带有历史发展必然性,在历史发展进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主要原因是指对历史事物的产生起主导性、决定性作用的因素。直接原因是指导致事件发生的近期的诱导性因素。 (2)从广度上分,原因有主观原因(内因)和客观原因(外因)。 主观原因(内因),一般是指与某事件(或人物)所在的阶级、阶层、团体、个人的主观意识密切相关的那一方面因素,属于自我意识方面的原因,即人为的原因。客观原因(外因),指与事件有紧密关系但又不受人主观意识影响的自然或社会环境、政治现状和经济状况那一方面原因,它是独立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原因。 2.背景类 背景一般是指某一历史事件在什么历史情况下发生的,偏重于“有什么”,即可能性。 典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备受“恩赐官职制”和“政党制”之苦的资产阶级眼中,公开考试,择优录用的中国科举制无疑是一剂良药,于是“考试”犹如一门重炮轰开了政府的大门。1870年,英国首相格里斯顿颁布了录用文官的枢密院命令。文官制度最终确立。 近代文官制度,是对世界政治文明一大贡献,是形成一个伟大时代的最大的公务革新之一。 ——摘自鲍红信《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建立》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近代文官制度出现的历史背景。 【解题思路】根据材料所给时间“1870年”,联系英国工业革命的相关内容分析历史背景,可从经济、思想、科技、教育等方面作答。 【参考答案】 背景:工业革命,经济发展,要求社会管理制度化和专业化,人才需求日益迫切;资产阶级的发展壮大需要打破“恩赐官职制”和“政党制”的弊端;中国的科举考试提供了参考借鉴。 1.在没有限定词的情况下,历史背景、条件、因素、依据、原因等可从(国际、国内)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思考。具体表现为:经济方面的内容可从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等方面思考;政治方面的内容可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