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2.实现从朴素经验到形式化跨越策略分析.docVIP

912.实现从朴素经验到形式化跨越策略分析.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912.实现从朴素经验到形式化跨越策略分析

实现从朴素经验到形式化的跨越策略分析 ——人教版第五册《有余数除法》的思考与实践 【内容摘要】学生的朴素经验通常是模糊的,不精确的,恰恰又蕴含着数学本质的思想方法。数学是在具体、半具体、半抽象、抽象中间的铺排,是穿梭于实物与算式之间所作的形式化过渡。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通常忽视学生朴素经验与数学符号、数学模型之间的“过程抽象”,造成从学生的朴素经验到数学形式化的断层现象。本文将以《有余数除法》为载体,分析教学中的若干现象,研读各种版本教材提供的素材和教学线索,提出要实现从朴素经验到形式化的跨越,首先要优化重组教材,以学生朴素经验为基础设计教学,同时在活动过程中要从学生的感性经验入手,突出表象操作,注重数、形、义的结合。 【关 键 词】朴素经验 形式化 有余数除法 一、例说:对现象的举例与反思 在数学学习中,学生的朴素经验可能来自他们的生活经验,也可能来自以往学习经验的积累,更可能是一种直觉体验。这种经验之所以称之为朴素,因为它常常是模糊的,不精确的,可又恰恰蕴涵着数学本质的思想方法。数学是在具体、半具体、半抽象、抽象中间的铺排,是穿梭于实物与算式之间所作的形式化过渡,学生的朴素经验是数学形式化的源头。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经常忽视学生朴素经验与数学符号、数学模型之间的“过程抽象”,造成从学生的朴素经验到数学的符号表征的断层现象。下面我从《有余数除法》的两则教学片断说起: 现象一:活动单一化,忽视“过程抽象” 出示例题:有15盆花,每组摆5盆,可以摆几组? 1.学生独立计算,师板书:15÷5=3(组) 2.师: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生1:因为15里面有3个5。 生2:三五十五 师:做像这样的除法我们通常用乘法口诀来口算。那么你听说过笔算除法吗,也就是列竖式来计算除法?你会写除法竖式吗?(学生互动,教师巡视,指名板演。) 3.师生共同介绍除法竖式。 生1:里面写的是被除数,“/”左边写的是除数。 生2:被除数下面的数是3和5相乘的积。 生3:竖式下面有一个“0”。 生4:0上面有一条横线。 生5:我是用口诀:三五十五算出商是3,就写在上面。 师:那么3写在哪里呢? 生6:3写在15的上面。 师:是写在数字“1”上面呢,还是数字“5”上面呢? 生7:写在数字“5”的上面。 师说明相同数位要对齐,并介绍被除数、除数、商的位置,以及其它部分的来源和计算步骤。(边介绍边演示,如右。) 师:你能来说说计算顺序吗? 学生说运算顺序。 …… 反思:在这里,老师引导学生以直接的方式学习概念的符号化知识,这是一种接受现成结果的表达方式,忽视的是符号知识背后的过程形态的知识。从除法竖式的符号表示到除法竖式的算理表达过程,学生只是经历了一种规范语言演绎表达的“形式抽象”过程,很难从本质上内在地体悟除法竖式的抽象意义。如果把数学规范语言表达的“过程抽象”,等同于学生本真语言表达提升为数学规范语言表达的“过程抽象”,这样学生就很难真实地经历从朴素经验到数学符号数学化过程。 现象二:活动形式化,忽视“过程抽象” 师:用12根小棒摆三角形,可以摆几个? 生:可以摆4个,12÷3=4(个)。 师:那么用13根小棒可以摆几个三角形?请你们摆一摆,并用数学语言表达这个摆的过程。(学生活动,生生交流)反馈。 生:用13个小棒可以摆4个三角形,还剩下1根。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写出有余数除法的横式:13÷3=4(个)……1(根):你们知道这个算式里的“1”叫什么数吗?揭示余数的概念。 …… 反思:在这里,老师把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活动体验”,等同于学生参与知识形成过程的“过程体验”。虽然学生经历了学具操作,也经历了所谓的“数学语言”表达过程,但这些都是基于学生经验的,也是学生的已有基础。从整个教学片断看,教学仅停留于此,老师根据学生回答得出的有余数除法的横式以及余数的概念,是概念结果表达的“符号抽象”,而不是概念建构形成的“过程抽象”,没有足够的关注“生活”到“数学”抽象,疏忽由“动手操作”到“符号表征”关键的一步,学生很难真实地经历从朴素经验到数学符号数学化过程。 二、思考:对教学的困惑与反思 意识决定行动,理念决定行为。很多时候,对教学的困惑让我们忽左忽右,摇摆不定。比如在《有余数除法》的教学中,就时常有下面这些问题困扰着我们。 思考一:有余数除法的认识有必要提前吗?与其说有余数除法是计算课,还不如说成概念课现实,因为余数的产生、竖式的介绍、余数比除数小等知识点远远盖过了试商、调商计算技能方面。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是否需要打破教材的整体布局后勾勒自己的单元教学体系目标,将有余数除法的认识提前?这需要我们进行取舍。 思考二:“除法竖式”的产生有必要让学生去经历探究吗?列竖式来计算除法,学生是第一次遇到。除法竖式的写法及计算步骤与以往学习的加、减法竖式甚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