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型疟原虫对抗疟药物萘酚-阿奇敏感性之检测办法研究.docVIP

恶型疟原虫对抗疟药物萘酚-阿奇敏感性之检测办法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恶型疟原虫对抗疟药物萘酚-阿奇敏感性之检测办法研究.doc

  恶型疟原虫对抗疟药物萘酚/阿奇敏感性之检测办法研究 --前言 疟疾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全球性虫媒传染病之一,其病原体为疟原虫。疟原虫是一种单细胞动物,在动物界的分类隶属原虫动物门,质子亚门,孢子纲,晚孢子亚纲,血孢子目,疟原虫科,疟原虫属。就目前发现的近120种疟原虫中,感染人类的有4种疟原虫,即间日疟原虫(Plasmodium vivax)、恶性疟原虫(plasmodium falciparum)、三日疟原虫(plasmodium malariae)和卵形疟原虫(plasmodium ovale),分别引起间日疟、恶性疟、三日疟和卵形疟。疟原虫科的寄生虫都要进行两种繁殖方式即在脊椎动物宿主体内进行无性繁殖(裂体生殖)和在蚊子体内进行的有性生殖(配子生殖)是疟原虫科寄生虫的一大特征。疟疾主要由雌性按蚊(Anopheles)叮咬传播。临床以周期性寒战、发热、出汗等症状和脾大、贫血等体征为特点。由于患者感染疟原虫的种、株差异以及感染程度的高低、个体免疫状态的强弱等因素,使患者的临床表现轻重不一,可略感头痛、不适,直至谵妄、昏迷,甚至死亡。间日疟及卵形疟可出现复发,其中以恶性疟原虫引起的恶性疟最为严重并可引起脑型疟等凶险发作,导致患者死亡。 近年来研究发现,疟疾发病率上升、流行季节延长、流行疟区扩大的趋势与全球气候异常变暖存在密切关系。特别是疟原虫和媒介蚊虫耐药性的产生以及输入性疟疾病例的增多,国内疟疾疫情仍然存在不稳定性或上升的趋势。有效的疟疾疫情预测方法和早期预警系统建立对于防范疟疾暴发流行以及降低由此而造成的危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009年我国疟疾报告疫情在2008年基础上继续下降,23个省(市、区)1171个县有疟疾病例报告,报告病例数为14491例,较2008年(26873例)下降46.1%。云南、安徽、海南、湖北、上海、浙江、江苏、河南、贵州、福建、重庆、广东、江西、山东和陕西等15省(市)疟疾发病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海南、安徽、浙江和陕西等4省降幅达50%以上;河南、上海和江苏等3省(市)降幅达40%以上;广东、湖北、贵州、江西和山东等5省降幅为30%以上;福建、云南和重庆等3省(市)疟疾发病也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四川、广西、湖南、西藏、甘肃和辽宁等6省(区)疟疾发病有所上升,其中甘肃省升幅达246.2%;辽宁省升幅达65%;其余4省略有上升。这说明疟疾的控制在国内均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然而,放眼全球,目前仍然有107个国家和地区近40%的人口受到疟疾的威胁,每年临床病例数为3亿—5亿,其中死亡人数为100万左右。目前,疟疾的流行主要于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大部分国家以及东南亚、中南美洲等热带国家或地区。其中非洲国家最为严重。根据科特迪瓦2008年提供的数据,疟疾发病占据该国传染病的首位,年发病率为35%,死亡病人中,33%的病因是疟疾,门诊病人中50.2%是因疟疾而就诊。可见,疟疾的预防和控制是全球性问题。 对于疟疾的预防和防控同其他传染病的防治一样,要从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等多方面着手,要采取综合措施(抗疟药物的治疗或者预防,杀虫剂的滞留喷洒或者使用含长效药物的蚊帐,幼虫防制和监测等),才能有效的预防和控制疟疾。这其中抗疟药的使用是疟疾防治工作中治疗病人、阻断传染源、防止传播和保护人群的重要武器。然而,很不幸的是,随着抗疟药物的广泛使用,疟原虫抗药性的产生,使得疟疾防治工作面临着严峻的问题。自从20世纪60年代初首次发现恶性疟原虫对氯喹产生抗性以来,其抗性已几乎遍布全球。在氯喹治疗疟疾患者的过程中,氯喹曾因其安全、廉价、有效,在治疗疟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其大规模的应用,导致疟原虫对其产生抗药性并其抗药性不断增加。自1960年泰国和哥伦比亚同时报道出现抗氯喹恶性疟病例后,抗性株迅速扩散,至1980年已波及非洲和南美洲的所有疟区,1989年已影响几乎全部亚洲和大洋洲疟区。至1999年,泰国的氯喹抗性率高达100%。近20年来,非洲的氯喹抗性形势不断恶化。这其中出现氯喹抗药的部分原因还是氯喹的普遍使用,药物的选择压力促使了疟原虫抗药性产生。由于氯喹抗药性程度较严重,肯尼亚、马拉维、南非等国家和地区已用法西达(fansidar)取代氯喹作为一线抗疟药。随之又出现了相应抗疟药物抗药性的报告,如甲氟喹恶性疟病例首先出现在泰缅、泰柬边境,有50%以上的患者用甲氟喹治疗无效,一些西非和中非地区的恶性疟原虫也对甲氟喹具有抗性,喹啉类抗疟药与甲氟喹、奎宁、本勿醇和卤泛曲林之间也有交叉抗药性。在国内,很多专家及相关人士在抗疟药物的使用及其抗药性的监测等方面,做了很多研究。林世干等1999年在乐东县发现恶性疟原虫对咯萘啶产生抗性。同时发现氯喹、氨酚喹(阿莫地喹)和哌喹(均属4-氨基喹啉类抗疟药)之间及青蒿琥酯、蒿甲醚和双氢青

文档评论(0)

zijing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