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眼中儿童幽默对课程启示.docVIP

成人眼中儿童幽默对课程启示.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成人眼中儿童幽默对课程启示

成人眼中的儿童幽默对课程的启示 ——建构儿童文化 摘 要:儿童幽默是儿童文化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就像成人幽默是成人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一样。而成人眼中的儿童幽默又是什么呢?为什么在儿童看来很平常的一件事情,成人却很难理解,甚至双方可能会发生口角。成人与儿童属于不同的主体,各自建构着自己的经验世界,是什么原因导致成人眼中的儿童幽默呢?这种情况的发生又会对课程有哪些影响呢?本文希望给出简单的回答。 关键词:儿童文化 儿童幽默 课程 一天,小明从外面回来,手里拿着毛毛虫,妈妈看到了有些生气,但还是和蔼的说:“明明,你把毛毛虫带回家,毛毛虫的妈妈会想宝宝的,你是不是应该把宝宝送回家呢?话音刚落,明明就跑出去了。妈妈心想:这孩子真听话,还是把毛毛虫送回去了。过了一会儿,明明从外面回来了,高兴地对妈妈说:“妈妈,我把毛毛虫的妈妈也带回来了,这样毛毛虫就可以和妈妈在一起了。” 在成人眼里毛毛虫是很脏的动物,是和人类不相容的,是应该丢弃的。但是在儿童的眼里毛毛虫也是和人类一样有生命的动物,能够和人类和睦相处的。从双方各自的角度考虑问题,“妈妈和明明”的说法都是合理的,目的都是让毛毛虫和妈妈在一起,不过方式不同而已。一个是把毛毛从送回去,而另一个是把毛毛虫妈妈带回来。成人可能认为小孩子不可理喻,为什么一定要和成人相背离呢? 一、儿童文化的存在 古今中外许多哲学家、心理学家、教育学家等都很重视对儿童文化的研究。老子就曾提出,成熟而有智慧的圣人的精神状态是与儿童一致的,一个人到达人生智慧和真趣的极致,便是“复归于婴孩”,有一颗真纯朴素的童心。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儿童的问题具有“哲理性”,他明确指出:“儿童就其天性来讲,是富有探索精神的探索者。是世界的发现者。” 转引(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著,唐其慈等译,《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32页美国哲学家马修斯在其《哲学与幼童》 转引(美)加雷斯·皮·马修斯著,陈国容译,《哲学与幼童》,三联书店,1989年版 转引(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著,唐其慈等译,《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32页 转引(美)加雷斯·皮·马修斯著,陈国容译,《哲学与幼童》,三联书店,1989年版 转引Richard H ·Hersh 等著,单经文等译,《道德发展与教学》,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89年版,科尔伯格序第3页 从这些描述中可以看出,儿童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哲学和自己的行为方式、生存方式,即儿童有自己的文化,这种文化不是对成人文化的简单习得,更多是他们生命中文化基因得成长和外化。 下面是摘自丰子恺先生《儿童苦》中的一幅漫画,这幅画能够生动得表现出儿童文化与成人文化的不同。边霞认为与成人文化相区别,儿童文化有着自己得逻辑,自己的规则,自己的一套特殊语码。整体感知和反应、诗性逻辑、游戏精神是儿童文化的三个基本特征。 成人文化是现实的、理智的、冷静的,而儿童文化却是移情的、诗意的、充满幻想的,但是这种幻想并不是没有根据的遐想,儿童的这种幻想正体现了儿童的内心世界。“理想的钟表——休息十分钟”不正体现了儿童文化中,诗性逻辑的特征吗,儿童能够把现实中的钟表想象成自己所认为的钟表,但在成人眼中,这种“理想的钟表”却是不可能的,不可思议的。 二、儿童文化的基本特征 今天,我们在探讨儿童文化时,无疑也应该关注我国目前的社会发展背景:一方面现代社会知识更新迅速不断加快,这使得成人必须和孩子们一起,不断接受新的生活方式和科学技术带来的挑战,并要求不断的充实自己,成人与儿童共同站在未知世界的边缘,教育过程中的成人也受到多方面的考验。成人已经不是从前的权威人物,儿童也不是从前的弱小群体,儿童的语言、思维及信息吸收量已经不是成人所想象的。 所以,基于上述学者的研究基础和现代社会的发展背景,本文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强调儿童文化: 1、超现实性 心理学认为,想象是在已有表象的基础上,在大脑中产生的许多新的想象。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儿童在2-7岁阶段的思维特征是主客体部分的,象征功能开始出现,因此有了儿童会把椅子当马骑、棍子当抢使的现象。儿童这种主客体不分的状态决定了儿童以自己的方式把握周围的世界,对儿童来说,没有纯粹的主体,也没有纯粹的客体,两者完全融合在一起,就像原始人那样,儿童的主客体互渗状态决定了他是泛灵论者。所谓泛灵论就是赋予无生命的东西以生命。 案例1 星星也要乘凉 老师:为什么夏天晚上的星星那么多? 罗阳丹兰:因为夏天热,星星想出来乘凉 案例2 毛毛虫和妈妈在一起 一天,小明从外面回来,手里拿着毛毛虫,妈妈看到了有些生气,但还是和蔼的说:“明明,你把毛毛虫带回家,毛毛虫的妈妈会想宝宝的,你是不是应该把宝宝送回家呢?话音刚落,明明就跑出去了。妈妈心想:这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